多莫斯设计学院难考吗

“有这么一种人,他没有家人,没有后代,没有信仰...他组建军队,但他不能组织一个国家。那种人除了带来一群黑衬衫的暴徒什么都没贡献。他或许能使国民远离危险并时常带来虽然毫无荣耀的胜利。但我们的德意志,是文豪与勇士,艺术与音乐之国;他却用一群骗子与疯子率领的暴徒把德国人自此变得狂热而冷漠。” —威廉对希特勒的评价,1938年十二月

全文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三帝之年

1888年3月9日德意志第一位皇帝威廉一世驾崩,当时56岁的太子腓特烈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是当时腓特烈在一年前被诊断为无药可医的喉癌,由于英国医生莫瑞尔·麦肯齐的误诊,1887年也许能够治疗癌症的手术被取消。当这个错误被发现已经太晚。由这个肿瘤导致的新的肿胀使腓特烈开始窒息,等到1888年2月9日,他的气管被切开并被插入一支银色通气管。


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

当他无比艰难的参加完登基典礼,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二位皇帝99天后,1888年6月15日其因喉癌治疗无效而病逝,时年五十六岁,在位仅99日,故称“百日皇帝”。29岁的皇子威廉即位,称为威廉三世。

因为1888年,德国存在三位皇帝,因此被称为 “三帝之年”。为了记住这一年份,编了个顺口溜“1加三个8,一年三凯撒””,凯撒是皇帝之意。


1913年,威廉二世与儿子们

该死的英国血统

由于威廉二世出生时臀部先露出,使他罹患了厄尔布氏麻痹,以致于左臂萎缩。从上面的相片可看出,他拍照时刻意侧着半身,巧妙凸显出功能正常的右手,并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经常用左手戴着手套,让左手看起来比较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

威廉二世小时候

威廉的母亲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女,他的母亲对儿子的生理缺陷有罪恶感,不断要求要威廉二世要勤加运动,却导致威廉二世与其母亲关系非常恶劣。另外,由于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国王室,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现在的英国两个王子,一个威廉,一个亨利,也算是巧合)。未来皇帝威廉二世从小就对英国有种极为复杂的感觉,一方面对英国表达喜爱,一方面又特别憎恨自己的英国血缘,曾经咒骂道“我这该死的英国血统”。


幼年时的威廉与他的父亲腓特烈皇储,摄于1863年

这里要说明一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为何会号称欧洲的祖母。

她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嫁给了德国腓特烈三世皇帝,生下了威廉二世,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男主人公。她的大儿子,成了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生下的儿子是乔治五世。她的二女儿艾丽斯公主,嫁给了黑森和莱茵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生下的一个女儿成了俄国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


1913年德皇威廉二世和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在柏林


而威廉二世,乔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长得很像,他们的的关系是如何呢?


威廉二世和尼古拉二世

首先威廉二世的妈和乔治五世的爹是姐弟,威廉二世是乔治五世的表兄。

乔治五世和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是亲姐妹,分别是是丹麦王朝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女,她就是亚历山德拉公主,尼古拉二世的母亲是丹麦王朝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次女,她就是玛丽亚公主,这两位公主是同母的姐妹。

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

气急败坏的愤青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内政外交政策上保持理性。

威廉二世在未当皇帝前,其实是很仰慕俾斯麦,可是他即位后,这位少年皇帝不甘受制于人,想要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


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保罗·克鲁格成功镇压英国的詹森远征,威廉二世竟然用电报向德兰士瓦总统祝贺。这封电报极大的恶化了英国和德国的关系。

1889年的英国海军演练中,英国海军邀请了威廉二世和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将军到临,以展示其军力。此后,德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威廉二世批准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企图借此赶上英国的海军力量。英国和德国开展了海军军备竞赛,两个之间的关系逐渐剑拔弩张。


1908年威廉二世接受英国报章《每日电讯报》的访问。他想借此机会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逞口舌之快,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以及日本。他指出,德国人并不喜欢英国人、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还讲了一句:“你们这些英国人真是疯了。”)

对待法国,威廉不再继续俾斯麦所倡导的孤立法国政策,他努力尝试法国修好,不过因为法国之前在普法战争受到德国极大的羞辱,因此并不见效果。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于1905年3月31日造访摩洛哥丹吉尔,表示支持摩洛哥独立,公然挑战法国在摩洛哥的影响力,引发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德皇威廉二世的挑衅言论,引起法国民众普遍震怒。此次危机极大的加深了德国和英法俄的对立关系,德法甚至在边境剑拔弩张。


1887年德国俾斯麦跟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此条约规定德俄同意,如果对方与第三国交战,己方保持中立。如果俄国干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亦即黑海的入海口,德国将会保持中立。此条约为俾斯麦设计将俄国拉到自己一边,维护德国的东线安全,孤立法国至关重要。但是只有三年期限。在1890年,俄国要求续订条约,但德国多次拒绝。德皇威廉二世认为他与俄国沙皇有血缘关系,故此深信可以保持良好外交关系。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壮大,威胁英国在中东殖民地利益,已经令两国关系紧张;如果强求与俄国结盟,德国可能因此失去与英国结盟的机会。然而,在条约失效后,俄国只觉得遭到孤立,所以在1892年与法国结盟,令俾斯麦心中“法国突破孤立的噩梦”成真。

不想打仗的好战分子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威廉二世冲动易怒的性格又表现出来,他极力怂恿奥匈帝国以武力对付凶杀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

但是威廉二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惩罚塞尔维亚,并不想真正的开战,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除了第六条以外,接受其他所有条款:在奥国政府指示下,塞尔维亚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惩罚在塞尔维亚境内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的人士。


兴登堡、威廉二世与鲁登道夫;1917年1月。

威廉二世在开战的最后一刻之前,是想劝奥匈帝国和平解决事件。然而,在奥国政府还不清楚威廉二世的内心想法前,奥国部长和将军就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的奥匈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发生的事件犹如戏剧一样展开:

7月30日俄国开始总动员,根据俄国和塞尔维亚的协定,出兵援助塞尔维亚。7月31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俄国对此通牒置之不理,德国进而向俄国宣战;并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但法国并没有回复。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为避开德法边境的法国守军,入侵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施里芬计划),以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从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德国向俄国宣战这段时间,德皇已经知道大战将要爆发,他还是竭力争取和平。威廉二世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会面,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最坏情况之下:战争范围仅止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说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据说,威廉二世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他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

被赦免的战争罪犯

1897年十二月,在威廉二世与俾斯麦的最后一次会面中,他曾被前宰相再三警告过此种军队背叛的可能性,随着军队影响力的增强,尤其当海军强推新战舰的建造预案时,俾斯麦预言:“当陛下尚能驾驭军队时,您尽可随心所欲;当您不能时,全局当风云突变。”。


1918年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斯帕的德军总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通知德皇:在元帅保罗·冯·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回德国并不会镇压革命。因此,德皇只好退位。威廉二世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者,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帝制的老将,也只能尴尬地劝说威廉二世接受现实。


11月10日,威廉流亡前往一战中立国荷兰。《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例如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但荷兰政府无视协约国要求,拒绝引渡他受审。英王乔治五世将他的威廉表兄形容为“史上最恶贯满盈之罪犯”,但他还是驳回了首相大卫·劳合·乔治要求绞死德皇的提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也反对将威廉引渡,他认为处决前德皇会颠覆国际秩序及和平。


1933年的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首先定居于阿默龙恩,他在此于十一月28日收到了将要被褫夺双头衔的消息,霍亨索伦王朝五百载的统治由此寿终正寝。他很快接受了这一事实,同时宣布放弃这些头衔。随后他解放了那些仍守誓忠君的士兵和军官。


荷兰多伦庄园

稍后威廉二世于多伦乡间购置了一间别墅,世称多伦庄园,并在1920年五月15日迁居于他最后的安身之处。魏玛共和国允许威廉将他的家当从波茨坦宫运到新家,它们包括二十三节火车皮的家具,塞满一辆车和一艘船的二十七箱杂物。

德皇不属于第三帝国

威廉曾在三十年代早期相信,纳粹的成功能让德国重归君主制,他的长孙将成为第四任德皇。但如其它的纳粹头目一样,作为一战老兵的希特勒对此提议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威廉该为大战的失败负责。尽管前德皇曾在多伦庄园宴请过赫尔曼·戈林一次,但他与希特勒的罅隙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听闻前共和国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夫妇双双被杀后,他说:“旧日的秩序已不存在,纳粹的教条将驱逐良币,所有人都会被其碾碎。”

戈林的蓝色马克斯勋章是威廉二世亲自颁发的


1938年十一月9-10日的水晶之夜使威廉震骇不已,他说:对所有正派的人,这都是一场暴徒的骚乱。”他又说:“这是我第一次耻于当一个德国人。”。

虽然威廉二世很瞧不起这个来自巴伐利亚的下士,但是当希特勒发动二战获得惊人的战绩后,威廉二世又对希特勒的成就钦佩不已。


1939年九月,波兰战役行将结束之际,威廉的秘书冯·多默斯将军以前德皇之名联系希特勒,信中提到仍尽职守责的霍亨索伦家族和其在前线作战的九个王子(一个皇子和八个皇孙),“因纷乱局势而暂居中立国,陛下无法亲自参与战争。故命我与您联系。”当希特勒最初在欧洲高奏凯歌时,威廉曾在1940年五月(荷兰投降后)向他发了一封祝贺电报:“我的元首,祝贺您的胜利,同时热切期待德国能在您的英明领导下重归君主制。”希特勒在收到电报后据称恼怒而无语,并向他的副官海茵次·林格评论道:“真是一个蠢货!”

当攻陷巴黎不久后,在威廉给希特勒的另一封电报里:“恭喜您又获胜了,虽然是用我的军队。”威廉在给路易丝公主(威廉之女,布伦瑞克公爵夫人)得意地写道:“爱德华大叔(爱德华七世)的英法同盟自此完蛋了。”1940年五月,德国入侵荷兰时,威廉曾婉拒了丘吉尔的避难提议,他说他更愿死在多伦庄园。

当皇帝死去

在他逝世前的一年中,坚持认为英国的统治阶级是“被犹大腐蚀的共济会成员”。他相信两次大战的祸源皆在共济会和犹太人,他们试图用从英美赚来的钱建立一个犹太帝国。但“他们的计划都落空了,连他们自己也被赶出了欧洲大陆!”他还写道:“欧陆的联合隔绝了英国人和犹太人的荼毒。”最后的结果将是一个“欧洲联邦”!在一封1940年写给他妹妹玛格丽特公主里:“上帝创造著这个完美的新世界...我们将会在德国的领导下走向欧洲联邦,走向统一的欧陆。”


1941年6月4日(巴巴罗萨行动前一周),威廉于多伦庄园死于肺栓塞,享年82岁。希特勒此前命令部分纳粹德军守卫多伦庄园,但威廉却一直保有自己的近卫队。当德国军官试图命令此近卫队时,威廉差点开除他。此事让希特勒颇为恼火。


尽管元首对前德皇还有诸多不满,但当威廉二世身故后,他还是想把威廉的遗体运回柏林,举行国葬。因为威廉毕竟是德国以及上次大战的象征。希特勒希望以此显示第三帝国是第二帝国的正统继承人。但威廉曾发誓不会回到没有君主制的德国。荷兰总督辖区的总督为威廉举办了一场小型军事葬礼。参与悼念的约百人,其中包括奥古斯特·冯·马肯森(是时身着旧式帝国轻骑兵礼服),海军上将威廉·卡纳里斯,驻荷兰的德军军官阿图尔·赛斯-英夸特及一些军官。他生前希望在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有关的旗帜与符号,但纳粹党并没有理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