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灵顿虽然是新西兰的首都,但国内的游客基本上都是落地奥克兰或基督城,然后留在北岛北部或直接前往南岛游玩,很少有人会涉足这个位于南北岛交界处的城市。我们的撰稿人老虾米曾在惠灵顿留学生活了3年,在她眼中,这座遗世独立的城市不同于其他任何首都城市,它不霸气、不繁华也不忙碌,它的魅力在于它的酷。2011年,《孤独星球》将惠灵顿评为世界上最酷的小首都(The coolest little capital in the world),因为它美丽的景色、和善的民众和中土世界的神奇魔力。
迷你内秀的小首都 惠灵顿位于南纬40度,刚好在著名的“咆哮西风带”的势力范围内,常年大风不断,被称作风城,与另一个风城芝加哥齐名。住在惠灵顿的人似乎都不怎么在意发型,因为只要出门,大风一吹,分分钟几十个发型,随性得根本停不下来。大风虽然有时会对生活造成困扰,但对发展风能这样的洁净能源却是极为有利的,近郊Makara海岸的山峰上便矗立了好几座大风车。此外,大风也让风帆、冲浪等运动在惠灵顿颇为兴盛,塑造出满大街的好身材,让人艳羡不已。
惠灵顿位于南北岛交界处,从这里出发去南岛,Interislander渡轮是最好的选择。3小时左右的航程可尽览库克海峡的壮丽景色,海水在两岸青山的映衬下,呈现出迷人的墨绿色,整个航程非常赏心悦目。因为是大船,所以就算海浪很大,船也不会太颠簸。自驾的话还可以开车上渡轮,但价钱是普通客人(65纽币)的3倍左右或更多,因为车越大,船票越贵。船票可上官网预订,上面也有详细的资费列表。 Interislander Ferry预订官网:www.interislander.co.nz
邻里般的城市情感 惠灵顿的市区很小,主要商业街道有古巴街(Cuba Street),考特尼街(Courtney Place)和兰顿码头街(Lambton Quay),步行2小时左右就能逛完。生长在小城市的我很适应这样的城市规模,一来办事方便,重要的商业、行政机构集中,免去交通奔波的辛苦;二来是亲切感,出门走两步,肯定能遇到熟人,打个招呼聊一聊,好像邻里话家常一样。新西兰有一家电信公司叫2degrees,意思是六度人脉理论(6 Degrees of Separation, 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运用在新西兰只需两度即可。而在惠灵顿,似乎所有人都认识所有人,这对于习惯大城市茫茫人海的人来讲,应该是蛮新鲜的事情。 因为小,所以住在惠灵顿的人之间有一种邻里般的亲切感。人们会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主动提供帮助。我刚到惠灵顿的时候天天各种迷路。有次站在路口徒劳地看地图,一个年轻姑娘主动过来问是不是迷路了,热心地指了半天路,到底不放心,还陪着走了一段,确保我不会再迷路了才离开。另一次是一位老奶奶,索性开车把我送回学校宿舍。这样的淳朴热情,是惠灵顿最酷、最令人怀念的部分。
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 包容并蓄是惠灵顿的另一种酷。对于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人们未必全盘接受,但绝不横加指责。如同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惠灵顿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自由气息的城市,艺术创意层出不穷,从散布在城市各处的涂鸦和门类丰富的文化活动便可看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毯老人(Blanket Man)的故事,他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流浪毛利老人,喜欢住在考特尼街上的汉堡王门口,人们给他送各种东西,从食物到MP3,而且还常常有人席地而坐陪他聊天,虽然可能只是自说自话。
冬天的时候,当地政府会强制性地把他送到室内,天暖之后再让他回到街上。每次他回归,当地最大的报纸The Dominion Post都会刊登消息,好让人们去看望他。2012年,毛毯老人去世,The Dominion Post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条噩耗,许多人到他生前的“居所”献花悼念。对惠灵顿人而言,流浪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无所谓成败对错,他们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中土世界的魔力来源 《指环王》将新西兰的自然之美推向了全世界,这片纯净的土地被成功打造为充满魔力的中土世界。近些年,位于怀卡托的哈比顿(Hobbiton)更是吸引了大批魔戒迷前来“朝圣”。殊不知,惠灵顿其实才是中土世界神奇魔力的来源,因为这里是《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的故乡,也是他旗下声名远播的维塔工作室(Weta Digital)的所在地。在惠灵顿来一次“中土世界探源之旅”其实是非常有趣的,看一看中土世界如何被开拓出来。
从机场开始探寻中土世界的魔力 2012年,彼得•杰克逊拉开了《指环王》前传《霍比特人》的序幕,中土世界再一次在全球掀起热潮。作为许多游客来此的第一站,惠灵顿机场自然成为中土世界的入口。飞机一落地,便可看见航站楼上的用魔戒体写着“Middle of Middle Earth”,瞬间开启中土世界模式。咕噜抓鱼的巨大塑像悬挂在机场餐厅的天花板上,栩栩如生。机场仿佛是一条巨大的河流,而咕噜刚刚从河面上游过。甘道夫与雄鹰的雕像也入驻了机场主楼,与咕噜一起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行李提取区被装饰成霍比特人的小房子,在他们的房子前等行李应该蛮有劲的。此外,新西兰航空还推出了霍比特人主题飞机,乘坐史矛革龙在天空翱翔绝对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很遗憾我没有乘坐过。 魔力制造者 维塔工作室位于机场附近的米拉马区(Mirama)。维塔是一种新西兰昆虫的名字,我见过这种昆虫蜕下来的壳,完整一只,看起来像大型蚱蜢。彼得•杰克逊从小就很害怕这种昆虫,但又不计前嫌地将自己的事业和它捆绑在一起,也真是怪才一个。维塔工作室开放给游客的部分叫做维塔洞穴(Weta Cave),和我想象中的炫目电影园区不同,维塔洞穴坐落在一座朴素的小房子里,主要用于展示电影道具及贩卖电影周边产品。这让抱着参观电影制作的愿望去探访的我颇为失落,专程带去让彼得•杰克逊签名的本子也没派上用场。 院子的门上用魔戒体写出Weta Cave,其实还蛮带感的。房子里展示了许多《指环王》的道具和真人大小的塑像,剧中使用过的魔戒锁在玻璃橱里展出。当“真正”的魔戒出现在眼前,感觉还是很奇特的,仿佛真有一股“it is my precious”的贪念从心中升起,想要砸碎玻璃橱把魔戒抢走。但是,如果真想获得一枚魔戒也不难,位于南岛尼尔森市的Jens Hansen是电影中魔戒的制造商,魔戒迷可以去那里订制一枚专属的“真正”魔戒。我的愿望是在那里定制魔戒款的婚戒。除了是魔戒主题博物馆,维塔洞穴也是工作室对外的门面,播放各种工作室的状况以及幕后花絮,对于想了解维塔工作室的人是很好的信息来源。 电影界的指环王 彼得•杰克逊是惠灵顿的骄傲,他不但用电影作品成功地帮助新西兰旅游市场打开了世界通道,而且还带领旗下的维塔工作室开启了高科技电影的新篇章。惠灵顿因彼得•杰克逊而与电影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举办的惠灵顿电影节,以小众艺术电影为主,在全城各个电影院分批上映。此外,还有刺激有趣的48小时电影计划(48 Hours),鼓励所有人追求自己的电影梦。我的朋友在2010年参加了这个电影计划,当年的最高奖励是彼得•杰克逊提供的好莱坞工作机会。 惠灵顿政府曾打算在机场附近的山上仿造好莱坞,打造一个“惠莱坞”(Wellywood)的标志,因为那里距离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帝国”维塔工作室很近,但后来因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而撤下。因为酷酷的惠灵顿人希望拥有自己的个性品牌,而非跟风模仿好莱坞。最后取而代之的标志是“大风吹走惠灵顿”(Wellington Blown Away),尽显风城本色。 考特尼街和肯特街的交界处坐落着彼得•杰克逊投资的大使馆剧院(Embassy Theatre),2003年《指环王3:王者归来》和2012年《霍比特人1》的全球首映式均在此举行。《霍比特人3》目前正在上映,大使馆剧院可能还会有配合电影的特别装点,魔戒迷们不妨到大使馆剧院看这场电影,把现实和魔幻联系在一起,更加意义非凡。我不是魔戒迷,但也非常喜欢大使馆剧院,原因是剧院的卫生间实在太赞了。这样说虽然low而且奇葩,但当你走进那宽敞的英式古典风格的卫生间时,相信你也会赞同我的观点。女士卫生间有盥洗、如厕和妆发三个功能区块,谈不上豪华,但带有剧院特有的戏剧气质。男士卫生间从来没有机会进去,男性读者只好亲自去看看了。剧院一楼就有卫生间,对公众开放,如果在考特尼街附近逛,需要使用卫生间,我推荐这里。顺便提一下,惠灵顿的公共厕所全都提供厕纸。
自然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惠灵顿是一座海边的山城,只有市区和东方湾(Oriental Bay)一小片平缓地带,大多数房屋都建造在山上,爬楼梯在惠灵顿是免不了的功课。累是累了点,但高低起伏的地势也让许多房屋都拥有了绝佳的山海风景。我曾租住的房子就位于半山腰,从阳台望出去是远处的东方湾和市区全景,这样奢侈的美景在惠灵顿却是稀松平常的。 海港区:绝佳城市徒步路线 海港区(Waterfront)背靠中心商区,面对惠灵顿港,一头连接火车站,一头是东方湾。这个1公里左右的海边区域是我的最爱。在天气好的时候,到处都是席地而坐晒太阳的人。惠灵顿天气变化多端,因此大家都格外珍惜阳光。哪怕只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湛蓝的天空、清澈的大海和连绵的远山都足以支撑起一段绝佳的城市徒步路线。 整个海港区大致呈U型,现在让我们从火车站开始出发吧。惠灵顿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古迹很少,火车站大楼可以算是一座。但是,请别抱太高的期望,看过欧洲或中国的古建筑,或许不会为之所动,值得佩服的是当地人对历史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他们精心保护每一座古迹。火车站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仅一街之隔,离议会大厦也不远,但基本已经位于市区的边缘了,有数条火车线路通往郊区,定点定时发车,乘客可以按照时刻表过去等车,很方便。 从火车站沿着海边的方向走,可以看到对岸的东方湾。沿途是临海的高级公寓、餐厅和酒吧,附近商圈的白领会在中午带着三明治来海边晒太阳,下班后再到酒吧喝一杯,十分悠闲惬意。这里的餐厅主要做白领的生意,多为高级快餐,性价比不高,因此我不推荐。海港区紧贴着市区,随时可以转移阵地,找到性价比更高的地方用餐。餐厅酒吧附近有Helipro公司运营的红色的观光直升机,直接到售票点买票即可。15分钟的航程大约在450元人民币左右,不算便宜。有两个飞行方向可选,往海滨的Island Bay以及往山区的Johnsonville,这是俯瞰惠灵顿的好机会。我选的是海滨线路,从市区上空经过,熟悉的街道变成纵横交错的线条,然后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海岸线非常清晰。这种宏观的感受很奇妙,好像在看地形模型。我建议大家不要一路忙着拍照,因为飞行时间真的很短,只通过镜头看风景实在可惜,亲眼见证更重要。 继续前进是皇后码头(Queen’s Wharf),这里曾是一个繁忙的滨水码头,现在仍保留了一些高架设备作为景观。码头的仓库也改作他用,比如运动俱乐部,有室内攀岩和皮筏艇(Kayaking)。天气好的时候,惠灵顿湾里有许多人划皮筏艇,从海里看岸上,又是一番风景。皮筏艇在新西兰是一项很普遍的运动,船身窄长,有单人座也有双人座。操作起来其实并不难,我在南岛旅行的时候划过,教练指导一会儿便可下水了。但是码头上的运动俱乐部没有提供教练指导,而且出于安全考量有限制,要会游泳且有划皮筏艇的经验。 离开皇后码头,慢慢地向前走,我们开始绕过U字型底部的大拐弯,来到海港区另一端的Te Papa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形比较奇特,我觉得像一艘将要驶出港口的大船,但也有人说是一条大鲸鱼。博物馆的科技水平很高,互动项目也多,主要和地质、地震、自然环境等主题相关,历史性不是很强,喜爱人文的游客恐怕不会对这里太感兴趣。博物馆是免费的,但观看特展会收取相应的费用。我最喜欢位于一楼的博物馆商店,那里出售许多新西兰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和精致的当地特产,艺术品质颇高。 从博物馆出来,往东方湾的方向走,你会遇见一座有趣的裸体雕像,迎风而立站在栈道边缘,这里是许多人喜爱的拍照景点。常常有人帮雕像做造型,从狂野的西部风到温馨的圣诞风,都是惠灵顿人的小幽默。东方湾算是惠灵顿的富人区,沿海的房子也是一道风景,以各种方式镶嵌在面海的维多利亚山(Mt. Victoria)上,落地窗没有最大只有更大,面对无敌海景,当然不能轻易放过。 走!到图书馆去看夜景 看惠灵顿夜景,一般人都会选择去东方湾的维多利亚山,风景的确也非常赞,但我认为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通往维多利亚山顶的巴士到傍晚就停止运营了,要么提早坐车上山,要么自驾,要么步行上山。山顶风非常大,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其实是挺受罪的。其次,维多利亚山本身构成了惠灵顿市区景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里看夜景,其实是身在景中,却看不到风景本身,非常可惜。其实,到维多利亚山去看的最好的风景不是夜景,而是每年11月初举办的Guy Fawkes烟火节。盛大的烟火会在惠灵顿湾上空绽放,维多利亚山离得近、地势高,是最佳选择。每年烟火节,维多利亚山顶都是人满为患,一定要提早上山占位,否则很有可能被堵在半山腰进退两难。 那么看夜景到底哪家强呢?答案就是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Kelburn校区图书馆。维大是一座开放式大学,没有围墙,学校与城市的其他部分完全融为一体。到Kelburn校区的方法很多,我最推荐连接市区和山顶植物园的有轨电车(Cable Car),起点在兰顿码头街上,入口比较隐蔽,要注意看沿街的指示牌,当你看到一个带有电车模型的指示牌时就对了。这条登山的有轨电车线是惠灵顿的地标之一,许多观光明信片都以这些红色的复古有轨电车为主题。电车的终点站是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从观景台上也可以俯瞰惠灵顿市区。没有推荐这里的原因和维多利亚山一样,户外风大,比较受罪。在终点站下车可以参观有轨电车博物馆,然后到植物园里散步,这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大公园,占地面积很大。里面的玫瑰园在花季的时候非常美丽。 我们的目的地是电车第三次停靠的Salamanka站,整个乘车过程大约十来分钟。下车之后沿Salamaka街走,经过一个大草坪就是维大Kelburn校区了。图书馆不在主干道上,第一次去可能不好找,随便在街上问个路,省去看地图的麻烦。图书馆一般晚上9点关门,1到3楼的绿色楼层为学习讨论区,4到6楼的蓝色楼层是静音区。既然只是来看夜景,那就尽量停留在绿色楼层,以免影响其他人学习。图书馆位于半山,上到3楼就已经处在高处了,与东方湾、维多利亚山遥遥相望,等市区华灯亮起,便可看见一片璀璨在脚下铺开。 政治地标与自然地标 惠灵顿的标志性建筑并不多,议会大厦建筑群(Parliament Buildings)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辨识度最高的当属蜂巢大楼(Beehive),楼如其名,外形酷似一个蜂巢。建筑本身谈不上多具观赏性,主要是造型独特,颇为有趣。除了圣诞、新年等假期,每天从早上10点到下午4点,每个整点都有免费的议会大厦参观行程,并有专人提供讲解,参观行程为1个小时。这个参观行程无需预订(除非是10人以上的团队),一般只要在每个整点前到达位于蜂巢大楼大厅内的游客中心报名即可。因为需要存包和安检,所以建议预留充足的时间,否则要等到下一个整点才能进去。 我曾经误打误撞地赶上过Parliament Open Day,这是一个随机的开放日。相较于平常的参观行程,在开放日,议会大厦内部可参观的部分更多,且没有参观时间的限制,关门前出来就可以了,而且还有表演可看。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导游带领,少听了很多故事。另外,我觉得如果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参观议会大厦应该会有点无聊,还不如在花园里坐坐,欣赏议会大厦的外观。 作为惠灵顿自然地标的Zealandia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距离市区不远,却俨然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生活着一些新西兰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比如Kiwi鸟和Tuatara蜥蜴。Zealandia 自然保护区环绕着Lower Karori水库,进入前有行程指导和概况介绍,之后便可自己在丛林间徒步探索。徒步的时候要留意周围的动静,因为很可能某种珍稀动植物就在你身边。我就是在Zealandia保护区里看到了维塔的蜕壳,停留在木栅栏上,乍一看还以为是维塔本人,结果它早就离开了。保护区虽然很大,但路标指示很清楚,而且每个路段都有志愿者帮忙指路及讲解。 Zealandia最有特色的项目是夜间探索,这个旅游项目在2011年被《孤独星球》盛赞为“改变人生观的体验”(life-change experience)。夜幕降临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打着手电筒在丛林中寻找“夜猫子”们,有可能可以近距离看到野生的新西兰国鸟Kiwi鸟。它们不会飞,脖子很短,整个身体像两个胖胖的肉球,很可爱。如果有幸看到它们,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吓到它们。夜间探索项目需要预订,并且可以请保护区帮忙安排回程的交通。 我想特别提醒一下,去Zealandia最好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里面的动物是自由的,很有可能你走上大半天,结果什么都没看见或只是匆匆一瞥。即便是有导游带领的夜间探索也可能一无所获。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个行程当作丛林徒步来对待,享受大自然,偶遇动物们则是额外惊喜。我去过两次Zealandia,只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远远看过Tuatara蜥蜴,因为它们基本上不动,比较容易看到。 惠灵顿吃喝玩乐地图 鱼和薯条(Fish & Chips)虽然是英国的国菜,但最好的鱼和薯条却被公认不在英国,而在新西兰。我没有吃过英国的鱼和薯条,不好妄加评论,但新西兰的鱼和薯条的确美味,这和新鲜的海鲜供应分不开。刚到惠灵顿的时候,不能免俗地会去尝一尝这道名“菜”,但说实在的,来自美食大国的人很难不对这种简单粗暴的食物产生轻视心理,鱼裹上面粉炸一下,配上炸薯条,无论如何不是上得了台面的美食,但没料到后来我竟深深地爱上鱼和薯条了。 更有趣的是,在惠灵顿经营鱼和薯条店的多是亚裔,其中很多是中国人。这和寿司店的状况差不多,日本老板很少,中国老板多。鱼和薯条店一般都是小小的铺面,开在住宅区里,还经营很多其他小点心,如炸洋葱圈、鱿鱼圈、鸡块等等。周五的晚餐是鱼和薯条店的高峰期,许多家庭不做饭,点一大堆油炸食品,边吃边看电视。我一般都是点基本款的鱼和薯条,出锅后,店主会撒上盐或者柠檬盐,其他酱料要额外收费,再搭配各种饮料汽水,罪恶感满满的同时,幸福感也是爆棚。 外卖三宝:鱼和薯条、寿司以及披萨 古巴街上的Trawling Seafood Market曾经赢得过“首都最佳鱼和薯条”大奖,也是我吃过的最赞的鱼和薯条。他们家同时还售卖新鲜海产,走进去有海洋的味道,这让那里的鱼有一种直接从海洋跳进油锅的新鲜气质。另一家我最爱的鱼和薯条店Starfish在Thorndon区的New World超市门口,离议会大厦很近,店主有广东口音。我原来在那家超市打工,下班路过常常被勾起馋虫,一般等不到回家就已经吃完了。 另一种盛行的外卖美食是寿司。我其实不喜欢吃冷米饭,但唯独Sushi Bi的寿司让我爱不释手。他们家每天下午4点之后开始打5折,门口排起的长队很惊人。因为生意太火爆,老板又在Willis 街上开了一家分店,依旧天天排长队。但是,吃过正宗日本寿司的人未必会喜欢惠灵顿的寿司,因为这是经过改造的、适合当地口味的寿司,不但个头大,所用的酱料也非常新西兰。 地狱披萨(Hell Pizza)是惠灵顿最有趣的披萨品牌。他们的菜单用圣经里的七宗罪来命名,品牌的所有装饰走的都是暗黑路线,是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他们的外送费很贵,所以一般都是直接到门店自取。不想排队的话,可以先打电话去订,然后按时去取。Wholly Bagels & Pizza经营的是纽约披萨,大而薄,比较香脆。他们家更有名的是贝果,但我觉得和汉堡差不多,只不过中间多了一个洞。 除了外卖,餐厅也精彩 古巴街是一条风情万种的街道,艺术感很强,是街头艺术家最常出没的地方。这里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土耳其餐厅Istanbul位于古巴街中段,内部装饰散发着浓郁的土耳其风情。老板是个爱穿花衬衫,梳着大油头的胖子,在店里忙得团团转。这间餐厅很适合朋友聚会,大桌比较多,有需要脱鞋进入的榻榻米式坐席,也有炭火旁的温暖座位。我们一般都是周六晚上去,为了看肚皮舞表演。如果有人过生日,提前告诉舞娘,她会到寿星身边特意舞一段。Istanbul的鸡肉类菜品很赞,甜而不腻,外焦里嫩,搭配土耳其米饭和沙拉,绝对吃到饱,价位也合理,一般20纽币起。我有些朋友还很喜欢这里的土耳其咖啡,据说是苦得很正宗。我不喝咖啡,因此无法评定。喜欢咖啡,尤其是Espresso那个路线的,不妨试一下。 古巴街上的体育酒吧&餐厅很多,几乎每天都有特惠菜品。J. J. Murphy每周二的烤猪肋排是我和朋友们的固定晚餐选择。新西兰以牛羊肉为主,猪肉菜品其实不多,所以吃猪肉长大的中国胃一定要每周去报到。新鲜烤制出来的肋排浇上浓浓的酱汁,搭配包菜沙拉和土豆块,又是满满的罪恶感和爆棚的幸福感。酒吧不提供一次性手套,但有一大碗柠檬水给客人洗手。在酒吧用餐有时会被要求出示ID(如护照等可以证明年龄的证件),因为他们不能接待未成年人。基于同样的理由,到超市买酒烟、到夜店酒吧玩,一般都要带ID,除非是长得没有异议,那就无需烦恼了。 同样位于古巴街的Logan Brown是惠灵顿最贵的餐厅之一,很低调地坐落在古巴街一栋白色的老房子里。我曾经和朋友进去询过价,大约是每人100纽币起跳。虽然我们明显看起来就是吃不起的样子,服务员依旧很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菜单,还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吧台。吧台是一个炫目的长条状鱼缸,喝着酒,看鱼在眼前游来游去,应该蛮有趣的。尽管我没有吃过这家餐厅,但至少可以强烈推荐一下他们的服务。如果不介意花比较高的价钱吃一顿饭,那就去Logan Brown吧。 惠灵顿中餐馆最大的特色是早茶。每个周末上午,各大中餐馆都是满座,而且客人远不止限于华裔。吃早茶在惠灵顿算是一种风尚。不知道和广东、香港相比,惠灵顿的早茶水平如何,但至少我很喜欢早茶时热闹的气氛,这和国民性有关。实际上,惠灵顿的中国菜水平一般,如果不是特别中国胃,建议多尝尝其他餐厅。至于早茶,去广东和香港肯定会有更好的选择。 不吃甜品可不行 来到西方国家,甜品是万万不能错过的。光是在超市里买到的甜品,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各种糖果和饼干,种类非常丰富。我喜欢买超市里的盒装芝士蛋糕,分量不大,方便储存,几乎每周都要屯两个在冰箱。到超市一定要买的甜品是Kapiti冰淇淋,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品牌之一,因产地在惠灵顿近郊的Kapiti海滩而得名。此外Kapiti出产的糖果和乳酪也非常出色。更大众一点的冰淇淋品牌是Tip Top,大多是 1升装的,吃起来很过瘾。 Kaffee Eis是冰淇淋主题咖啡馆,在惠灵顿有3家分店,主要集中在海港区附近。他们家的冰淇淋采用意大利配方,除了乳制品类的,还有色彩缤纷的水果口味。建议两者相互搭配,前者甜腻,后者清爽,一起吃刚刚好。如果有选择恐惧症,还可以请店员为你提供试吃,然后再点单。盛放冰淇淋的容器有蛋筒和杯子可选,我一般会选蛋筒,香脆得很,和冰淇淋是绝配。至于咖啡,因为我不喝,所以没有资格推荐。但新西兰的咖啡品质普遍非常好,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应该都不会让你失望。 另一家值得推荐的甜品店是Strawberry Fare,和大使馆剧院在同一条街上。他们家专营各式各样的蛋糕。装盘很讲究,每道甜点都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我觉得最有特色的装点是糖画,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既惊讶又亲切。因为糖画是我童年的记忆,现在在中国街头已经基本看不到糖画艺人了,没想到多年后竟然在远隔万里的惠灵顿重新吃到。我不确定他们是否是从中国糖画得到的灵感,但无论如何,这个细节让我觉得Strawberry Fare有一种怀旧的温暖。特别提醒一下,他们家的甜点分量很大,基本可以当作正餐来吃。如果是饭后去,两人点一份就够了。 越夜越热闹 考特尼街和古巴街是惠灵顿夜生活的主战场,夜店酒吧云集。每个周末从深夜开始,总是热闹非凡,几乎每家店门口都要排队才能进。惠灵顿的夜店大多是免费的,但要出示ID。这里的夜店文化很单纯,主要就是年轻人结伴去跳舞狂欢,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酒吧则相对更适合朋友聚会聊天。 位于考特尼街的The Library酒吧在二楼,入口的标志就是一个毛利保安大叔,稍不留神就错过了。正如其名,酒吧装饰得像一座图书馆,到处都是书架,但里面灯光昏暗,其实不适合阅读。他们常常邀请不同的现场乐队演出,如同小型演唱会一般。酒吧楼下是汉堡王,那里的景观是凌晨排队买汉堡的执勤警察,多是肌肉帅哥,很养眼。 Southern Cross和Havana都在古巴街附近。前者是一个花园酒吧,空间很大,周末有乐队驻唱,气氛总是很热络。冬天花园里会点起火炉,不算太冷。一般来这里的都是大批朋友聚会,有球赛的时候最好提早预订座位。Havana酒吧有浓郁的古巴风情,坐落在僻静的小路上,由一座民宅改造而成,不容易找到。他们的鸡尾酒很棒,但我一般都是点无酒精的Havana Special,其实有点浪费资源。这里空间比较小,尽量挑选远离乐队的位置,因为震耳欲聋的音乐会让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交流基本靠吼”。 【编后】 惠灵顿不是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没有欧洲的厚重,也没有澳洲的狂野,来这里体验到的更多是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这是一个很宜居的地方,生活节奏慢,有大把时间可以感受山川河流的自然之美 。抱着旅游的心态来惠灵顿,恐怕你会失望而归;抱着生活的态度来,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很美好,从周日的蔬果早市到码头上的海鲜渔船,都是琐碎而又让人安心的生活点滴。 分享:分享给朋友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