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近日,第二届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以“促进学校跨国沟通与合作”为主题,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位具有国际教育影响力的专家、1500多位国际学校代表参会,共话亚洲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记者从现场获悉,截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国际学校数量达到188所,其中广州国际学校数量达到57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
广东国际学校
数量不断增加
得益于政策利好等优势,广东省国际学校发展方兴未艾。
根据顶思教育发布的《2019中国国际学校图谱》,2019年(截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新增15所国际学校,广东省国际学校数量达到188所。有业内人士分析,广东将是未来几年国际学校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图谱中所提及的国际学校,泛指中国内地有合法办学资质,全部或部分实施国际课程,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实体办学机构。
据了解,截至2019年9月30日,广州国际学校数量达到57所,未来三年内广州还将迎来多所国际学校。
大咖支招:培养学生应有的全球视野
本次亚洲国际教育大会设置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社区共建、科技赋能教育、让全人教育在学校发生四大主论坛,并同期进行课程融合与创新、世界学校运营与管理、大湾区国际教育生态等六个分论坛。
在以“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为主题的主论坛中,荟同学校全球顾问委员会主席、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Benno Schmidt从美国教育理念与实践出发,重新审视全球教育。他以耶鲁大学和荟同学校为例子,向与会者解释了当今教育除了要重视学术表现,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Benno进一步介绍,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开始强调学习本国以外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除了青睐学习能力强的候选者,美国的顶尖大学越来越愿意选拔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杰出表现的学生,而这样做的理由也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从而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接受丰富的全球化教育。Benno认为,学生应至少熟悉两门语言,这也给不同国家、不同校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共同发展提供基础。
在国际教育与国际视野下,中国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清华附中总校长王殿军认为,中国教育经历变革必不可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考试分数、过分强调单学科的学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王殿军认为,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低与班级大小并无直接关系,关键在于老师的教学理念,更应提倡因材施教。
王殿军也提出了自己对未来国际教育的期望,他希望国际教育行业联盟可以被建立以及出台国际化的民办学校办学标准。
探讨:如何稳定国际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团队打造对于兴办国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人才流动成为国际化学校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之一。会上,来自广东的国际教育从业者结合自己的办学经验为民办国际学校如何稳定教师队伍建言献策。
增城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沈建军表示,原本国际化的老师就比较少,如今国际学校又越来越多,如此一定会存在人才流动的问题,因此国际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转变心态,认识到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让老师在现有平台上得到成长,这也是国际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陈泽芳认为,从老师的终身发展角度而言,适当流动有助于促进老师个体的发展,而且适当的流动对整个团队的发展也是有益的。她指出,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老师对团队的归属感及成就感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而想要解决老师的归属感问题,除了老师本身对教育事业有情怀和理想之外,想要创造更高品质的国际教育,新办学校也需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教育事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