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一般在哪里读大学

9月开学季,据新华社报道,内地361所高校迎来了7000多名香港新生。

根据今年4月的一项数据,今年通过内地高校免试招收港生计划、港澳台联招、自主招生报名内地大学的香港学生达10433人,创过去8年新高。

粗略计算可知,今年香港学生报读内地高校的录取率大约在70%左右。

另据新华社报道,截至今年6月,共有1.57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

中国政法大学港澳台教育中心副主任曾涛说,学校在香港的招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其中法学专业在校港澳台学生总数位居全国首位。

中国政法大学的情况,正是当下内地高校招收香港学生人数递增的一个缩影。随着赴内地读大学的香港学生群体规模扩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毕业后他们的去向如何?

近几年通过“免试招生计划”和“港澳台侨联招”获内地高校录取的香港学生人数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一国两制”青年论坛)

今年5月,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发布了一份《内地高校毕业港生出路研究》的报告。报告的研究对象为在内地本科毕业5年以内的港生,其中刚毕业的占31.5%,毕业1-2年的占19.8%,其余年份的占11%-15%不等。

总体而言,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受访者留在内地的比例为51%,回到香港的比例为45%,其余为国外发展。再进一步细分,在香港工作的占38.3%,在香港深造的占6.8%;在内地工作的占30.9%,在内地继续深造的占21%。

受访者在本科阶段就读的专业分布上,以医科、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的毕业港生占比最高;毕业后从事的行业类型中,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则依次为医疗卫生福利业、金融银行业和保险业。

居住城市方面,住在内地的占52%,其中广州最多,其次依次为北京、上海和深圳。但在被问及5年后可能前往的城市时,深圳一枝独秀,有16%的受访者打算前往深圳,是现居深圳比例(7.7%)的两倍以上。

报告指出,港生对于前往大湾区发展的态度普遍较为积极,当中有19%已经在大湾区(除港澳之外的城市)发展,未来三年内考虑往大湾区发展的超过四成。

“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原香港发展局局长政治助理何建宗指出,总体来看,到内地升读大学的香港学生,对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非常积极。

何建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现在香港很多人会关注到大湾区发展的前景,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能拿多少工资,相比之下,内地平均工资的中位数还是低于香港。

但他同时又指出,内地的生活和创业成本都更低。他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位在暨南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广州番禺创业,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月租金仅不到2000元,远低于在香港的水平。

何建宗说,如果扣掉居住、生活等成本,香港和内地的(工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上述《内地高校毕业港生出路研究》报告中,近半数的受访者也表示,由于大湾区的楼价和房租都低于香港,因此愿意在工资水平也调低的情况下考虑前往大湾区发展。

事实上,为了给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造便利,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进行政策探索。

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受这一政策影响,今年香港学生报考内地师范大学的人数达到1239人,增长了8.1%。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一位在深圳工作的香港籍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几年可以感受到的是,无论是就业还是生活方面,内地对港澳居民的态度一直是越来越开放的。希望香港青年也愿意朝内地多走一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