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分数线排名

SAT是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的首字母缩写,中文含义为“学术能力评估考试”,常常被中国学生和家长调侃成“美国版高考”,由此可见它在申请美国大学中的重要地位。

就像高考前会查每一所大学的录取分数一样,我们在正式申请美国大学前,熟知想申请大学的SAT录取分数也非常重要。

于是,根据美国各大学官网、College Board(大学理事会)等公布的2022届(2018年)新生SAT录取分数数据,为棕榈所有的读者们汇总了——全美Top 100大学的SAT录取分数!(顺带把ACT录取数据一起给总结了)。

得出的数据结果如下:

(文章篇幅有限,完整版Top 100大学SAT录取分数请在文末领取)

一、从上面不同大学的SAT入学要求,我们可以发现:

1、不同大学SAT的考察标准并不统一

上面的分数录取情况,有的是给出一个总的SAT分数区间,有的是算平均分数,有的是给出Reading & Writing(阅读&写作)、Math(数学)两大部分的分数区间,还有的是给出了不同分数段的比例。

这其实反映出大学对SAT的录取细节是不同的。

比如,理工科的SAT分数要求会比同水平的其他大学高一些。像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学院都是如此。这其实是因为相当多的这些学校很重视STEM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所以在申请过程中比其他文科院校更重视SAT考试分数。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理工科竞争太大。其实不仅仅是SAT,也不仅仅是理工科学校,大部分美国大学的工程学院都比其他学院更加Selective。包括GPA、活动、标化……不管哪个方面,都要非常有竞争力才行。

比如UCLA的工程学院,就直接强烈建议申请者考SAT II。

别的学院一般没有这种要求的。

2、想进Top 50,你的SAT分数最好保持在…

从美国大学的SAT录取要求来看,基本上还是跟大学排名成正比。入学要求比较高的学校,大多集中在Top 20大学。排名越往后,SAT分数要求越低。

不过也有一些特例。

像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分数就比它同级别的学校高很多,它的SAT平均分几乎是西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这些学校的SAT最高分,也常常被“戏称”是全美SAT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不过也有一些SAT录取分数较为友好的学校,像是弗吉尼亚大学、维克森林大学、纽约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等,都比同级别大学的要求稍低一些。

就总体上看,如果你想进Top 50大学的机会稳一些,SAT 分数还是要保持在1430分以上比较好。

3、成绩区间偏低的分数不值得参考

大家也都看到,不少大学的SAT录取分数跨度还是很大的,最低的分数也挺低的。可能会有同学说,那是不是代表我们考1200+分也有机会申请Top 50了?

说实话,作为亚裔和国际生,不建议你看SAT偏低的分数区间。

为什么呢?

这些偏低的分数,大多是录取校友子女、教授子女、捐赠者子女、名门望族后代、体育特招生和美国少数族裔(非裔、拉丁裔)学生的分数。

以校友子女为例。

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员Michael Hurwitz,在2011年的时候对全美入学标准更严格、入学率更低的30所大学的307643份申请材料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校友子女的SAT录取分数,比一般申请人要低得多。

当Hurwitz对申请人进行对比时,他同时考虑了“Primary Legacy(父母是校友)”和“Secondary Legacy(其他亲属是校友)”,得出的结论如下:

(数据来源:Michael Hurwitz,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所以,同样的SAT分数,不管是父母是校友还是有其他亲属是校友,都会比没有任何背景的申请者的录取率要高不少。

除了校友子女之外,美国名校对美国本土的少数族裔更是青睐。

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Thoms J. Espenshade教授和他的同事(Chang Y. Chung和Joan L. Walling)在一次研究中发现:

非洲裔学生的SAT录取分数总体最低,亚洲学生在SAT考试中的分数必须比其他任何种族的学生都高才能被录取,有时甚至超过100分。

这项研究的数据显示,在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中,同样的SAT分数,非洲裔美国学生被录取的几率比白人学生高近80%,而拉美裔学生的被录取的几率比白人高近50%。

与此相反,亚洲申请者要比白人录取几率要低17%-18%。

由此可见亚裔学生在SAT上面的劣势。

除此之外,其他的教授子女、捐赠者子女、名门望族后代、体育特招生……我们看到的最低的SAT分数,很多是他们的SAT分数。

所以,普通的申请者,在申请大学参考SAT录取分数的时候,要尽量看平均分以上的部分。

看到这里,很多同学和家长可能会说了,美国大学在SAT上对中国孩子这么苛刻,还各种走特招、校友子女加分,还有什么“逆境加分”政策,孩子还有进入名校的机会吗?太焦虑了。

但其实,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冷静客观看待SAT。

二、纷扰之中,我们要冷静客观地看待SAT

棕榈君知道最近很多家长因为SAT“逆境加分”——College Board提出要给贫困申请者额外加一定SAT分数的原因,对SAT有一定的意见,这种成见很容易影响孩子对SAT的认可程度,当孩子对一个东西不认可的时候,是会影响孩子有更好的成绩的。

所以,我们要端正一下对SAT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它。

比如SAT的“逆境加分”,它其实最多只能加分100分。并且,能够“逆境加分”的学生,都是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而能够加到50分以上的,更是极度贫困了。

在这种成长环境的孩子,要想有好的SAT,很难。绝大部分加上100分后,SAT分数也高不太多,能够成为中国孩子竞争者的那些既SAT高分又加分50分的贫困学生,很稀少。

所以,这件事情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很多,我们没有必要太自己吓自己。

至于校友SAT分数会比普通人低的事实,它是长久一直都存在的现象。维护校友关系对美国大学保持顶尖和先进有非常大的意义。我们不能享受了美国大学的顶尖和先进,又去唾弃它的校友政策。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像Michael Hurwitz在研究出“校友SAT分数更低”后说的那样:“我明白它非常复杂,”Hurwitz说,“我理解它有它的两面性。”

所以,客观地对待它,尊重它的两面性,然后尽自己的努力,争取我们能够争取的部分,就已经非常好了。

那么下面就到了我们能够努力的部分了。

三、SAT分数如何提升?

1、有时间的话就刷分,但不必追求“完美分数”

刷分其实是很多学生都会自觉地去做的事情。更高的SAT分数也确实对孩子录取更好学校有助力。

但不少留学家庭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过于追求“完美分数”,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在SAT上,甚至会考5次以上

这其实没有必要。

以前美国大学很看学术成绩,条件也有限,如果有个SAT 满分,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现在仅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好几千人SAT 满分。

根据哈佛大学、普林斯大学和耶鲁大学录取的SAT满分学生的比例来看,也就在10%左右;每年有90%的SAT满分的学生会被哈佛拒绝。现在完美的SAT分数意义已经没那么大。

所以如果刷分的话,不建议超过3-5次。

加上现在是个学术权重越来越低、活动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我们如果想稳稳地冲刺Top 30- 50的私立大学和Top 30的所有大学,还是要挪多一点的时间在活动上。

同时,不同大学看重的活动是不一样的。

像是加州理工这样的理工科学校,就比较看重学生在STEM项目相关的比赛成果上,文艺体育类就不怎么吃香;不过大部分私立大学还是比较看重跟学术无关的一些活动和能力。而至于具体看重哪些,大家可以咨询老师们详细问问。

还有同学会问:

2、如果我就是不擅长考SAT,怎么都刷不高分怎么办?

其实很多同学在SAT这方面是有弱势的,刷了好多次都刷不到比较好的分数。像我们之前的一位同学,SAT刷了3次都是1470,最后一次成绩出来就哭了,因为不管她怎么努力,就是刷不上去。

这背后分两种原因。

一种是你的方法没有找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找一个靠谱一点的老师,看看问题出在了哪里,怎么改进能够提分;

还有一种是孩子在SAT上面没有天赋。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恋战了,把不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活动项目上会更好。

现在的趋势是美国大学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成果。你有一个百万粉丝的微博号、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写了一本书…比你的SAT 1600分要受欢迎得多。

最后,还有一种同学比较痛苦的是:

3、时间不够,SAT分数也不够怎么办?

既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那就先承认自己的不足吧。然后利用好最后的时间,更高效率地在能准备的地方多多准备。

比如在选校上就要更加用心和谨慎,研究一些SAT分数要求没那么高、同时比自己能力Level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来作为重点攻略学校,再找几所跟自己的成绩和能力水平相匹配(或比自己能力差一点)的学校作为匹配校(或者保底校)。

除此之外要稳住GPA;多整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素材,多充实充实文书等等。

这样去努力可能会对你们更好。

不管结果如何,记住这次教训,进入大学之后,好好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用心去做,一样会有出息。

因为人生就是一条长河,申请大学这件事情只是人生无数个坎中小小的一个,它可能会让你有点痛,但没有什么了不起,治好伤痛,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就好。

四、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我们把时间长度拉远一点看,教育和成长,其实都是一辈子的事情。

完全没有必要怕在开始的时候输给别人,因为很多人走到一半就不再努力了,而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持续不断努力的人,那你就按照你的步调,去一天一天地努力就好。

就像余世存曾在《时间之书》中写到:

“你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你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所以,不要太焦虑自己未来的申请结果如何,就按照老师给的任务和自己安排的节奏,做好当下,不断完善自己;递交申请之后,无问西东,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你在申请的过程中已经成长,而不管这暂时的申请得失如何,你都将继续成长,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