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考研的全是二本

每年填志愿时,总有一群学生在合肥工业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之间纠结到抓狂。有人冲着合肥工大的"汽车黄埔"名号去,有人盯着南邮的计算机通信专业两眼放光。这俩学校一个顶着老牌211的帽子,一个戴着双非院校的紧箍咒,但分数线却打得有来有往。去年安徽省理科投档线,合肥工大最低596分,南邮热门专业直接飙到610分。这年头连二本医学院临床专业都要600分了,可见考生们为了选专业真是拼了老命。

合肥工大最硬核的当属机械车辆专业,东风、奇瑞、江淮这些车企里随便抓个中层,十有八九都是合工大校友。去年秋招季,比亚迪在合肥工大直接包场开了三天招聘会,机械院的学生当场签了三方的大有人在。微电子和电气专业也不含糊,长三角地区的电网系统里,合工大毕业生能占到两成以上。不过最让家长心动的还是15%的保研率,去年光是保送中科大的就有37人,这对想搞科研的学生确实诱惑力大。

反观南京邮电,这所学校就像个精明的商人,死死咬住互联网风口不松口。三牌楼校区虽然破得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国营厂区,但架不住人家专业对口啊。华为在南邮校招时直接放话:"通信工程专业前30%的我们全要了!"去年计算机院毕业生平均起薪直接干到18万,比某些985院校还高。更绝的是考研圈里流传着"南邮保东南,东南保华五"的顺口溜,去年光通信工程专业就考上了42个东南大学研究生。


不过南邮学生也有自己的苦水要倒。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表看得人头皮发麻,从早八点到晚九点排得满满当当,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这门课直接让半个班的人头发掉光。有个大三学生在贴吧吐槽:"我们学通信的,最后八成转行敲代码,早知道当年直接报计算机多好!"更糟心的是宿舍条件,三牌楼校区至今还有六人间,夏天热得能在凉席上煎鸡蛋,学生戏称这是"通信工程师的耐高温特训"。


现在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得承认,选学校这事儿就跟买股票一样,既要看基本面也得看行情走势。合肥工大就像支蓝筹股,机械车辆这类传统工科稳得一批,但要想赚大钱就得长期持有。南邮更像支科技股,眼下计算机通信确实吃香,可谁知道五年后AI会不会抢了程序员的饭碗?去年有个典型案例,安徽考生小王放弃合工大车辆工程选了南邮计算机,结果今年车企给应届生开出了25万年薪,比他当码农的同学还高两万。

再来说说城市的重要性。南京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IT企业扎堆的程度堪比陆家嘴的银行。去年南京软件谷新增注册企业1800多家,南邮学生去新街口面试比去食堂还方便。反观合肥虽然顶着"科技之城"的名头,但优质岗位基本被中科大和合工大本校生内部分了。不过合肥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搞得风生水起,蔚来、比亚迪的工厂都在郊区圈地,这对机械专业学生倒是重大利好。


关于双非和211的争论,我觉得现在企业招聘早就过了"唯出身论"的阶段。去年华为在南邮招了200多人,在合工大也就招了150人,关键还得看专业对口度。有个HR朋友跟我说,他们现在筛简历先看专业排名再看学校,毕竟南邮通信工程全国前二十的排名,比某些985的末流专业硬气多了。不过要考公务员或者选调生的话,211的牌子还是管用的,江苏省去年选调生名单里合工大人数就是南邮的三倍。


最后给考生们提个醒,别被网上那些"选错学校毁一生"的言论吓破胆。我认识个南邮毕业生,本科期间在华为实习了三次,毕业直接进了天才少年计划。还有个合工大车辆工程的,大二就跟着导师做自动驾驶项目,现在在蔚来拿着期权美滋滋。说到底,学校能给你的是平台和资源,真要在行业里混出名堂,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那股子钻研劲儿。就像南邮学生自嘲说的:"我们哪是什么IT精英摇篮,根本就是野生程序员的训练营!"这话听着心酸,但仔细想想,在这个技术迭代比翻书还快的时代,有时候野路子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