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口语人们应该完全诚实吗

文 | 孟杨访谈录 / The Mengyang Interview

采访/编辑 |青蓝

< 第100期 >

放 弃

采访Matt,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满眼灿烂的春花和怡人的翠绿。

Matt,江西上饶鄱阳人,01年以数理化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浙大, 05年保送浙大研究生,同年以617分一次性通过托福考试,07年申请到美国俄亥俄州一高校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托口而出创始人 Matt

没错,Matt是一个傲娇的学霸,拥有令人艳羡的成绩。但,牛逼只存在于别人眼里。

当时置身美国的Matt非常迷茫……在人生的前24年,Matt像匹一直奔跑在最前面的骏马,错过了沿途的风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奔跑。08年Matt选择将人生置零,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坚 持

Matt做过销售、导游、翻译、老师、管理等诸多岗位……边实践边学习的社会生活,让Matt渐渐地明晰了自己的事业方向:托福口语培训。

在培训机构,通过一定的课时培训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分数,但口语分数几乎没有提高。做过近5年口语培训老师的Matt深知这一点。

Matt说,口语的提高不是一种知识的训练,而是一种生理的训练。就像开车一样,新手司机上马路会非常紧张,要注意刹车、油门、有没有超速、前后的车辆等一系列问题,但开了一定里程后会越来越放松。口语的发音和词汇的运用同开车一样,也是一种身体记忆,需要不断练习。

口语的学习有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们听老师说,然后我们说。我们说的会跟老师不同,因为会加入自己的想法,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却不得而知。回想儿时学语言,说错了,家长会纠正,不断交互,才会越来越正确和流利。托福口语也需要一个语言家长来纠错和示范。

培训机构卖的是课时,无法提供时时练习和语言家长服务。不管学霸还是学酥,如果没有不断的练习和有引导的掌握,口语都不好。

有人告诉Matt,托福口语的市场太小,做起来又费劲,但Matt觉得有意义。托福口语是刚需,中国每年有20万考试人群;英语本身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要利用起来才能觉得有趣,而且口语是出国生存的必备技能。

构 建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尤其是微信的到来,Matt设想的在线教育模式得以快速实现。微信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是即时的、随身的,手机成为我们人体功能的一种延伸,此时的社交网络更接近于真实的人际关系。

在托口而出的微信群,用户提交一条口语语音,老师会通过语音和图片纠错、示范。这种形式的口语练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和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生的积极反馈,让老师工作更有动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老外在纠正口语方面有着天然的说服力。托口而出的老师均是来自美国高校的native speaker,喜欢中国文化,乐于与中国的年轻人交流。Matt选择老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有能力,一是有感染力。

打 磨

口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是老师,一是素材内容。

Matt在口语教学经验中积累了大量的托福口语素材,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系统性和生活化。

口语学习关注的内容一定要生活化,要用得到。结合托福口语近年的口语考题,托口而出将生活场景大概分为20-30类,其中基础类场景16类,强化类场景10多类,每个场景又细分10个话题。通过托口而出的系统学习,学员到美国后一般可以应付80%以上的生活场景。

Yidi,托口而出的忠实用户。考试前几个月,每天都在托口而出练习口语。她的第一次托福考试口语成绩是24分(中国平均分19分),比其他单项都要高。她写了一篇名为《托口而出的岁月》的文章,表达感谢。

互联网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相应的语言变化也很快。虽然托口而出还在进行第一代输入产品的打磨,但Matt说产品迭代的意识要具备,对应的能力要积累。

探 索

目前,托口而出的教学形式有三种:点评大群、点评小群和授课小群。点评是语言输出的部分,授课是语言输入的部分。输入的课程可以复制,授课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

点评大群是用户积累的平台,在这里用户提交的口语语音可以得到免费示范和指点。通过点评大群可以了解中国学生口语弱点,从而设置更适合中国人的口语课程。托口而出是以教学为驱动,而不是以市场为驱动。

截止采访当天,托口而出的微信点评大群已接近500人上限,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在15%以上。很快,Matt会开出第二个点评大群。

托福口语的商业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一旦成熟,托口而出就会进入广阔的成人口语市场。

祝 福

面前的Matt,精力充沛,彬彬有礼,人生目标清晰,对未来充满希望。跟他聊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真诚,他的谦虚,还有睿智。

最后把Paul Graham的一句话送给Matt,也送给关注【孟杨访谈录】的创业者们:

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in a startup is not expertise in startups, but expertise in your own users.

(创业成功的前提不是专长于创业,而是专长于用户。)

反 馈

附部分老师介绍:

本期编号 | TIC02160329

出稿时间 | 2016年3月

推荐指数 | ★★★★☆/ 未评级

- 完 -

▌ 原创分享

如果您也是一位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也喜欢自己写点文字,请记得发给我们。

投稿邮箱: 15968880993@VIP.163.com

投稿时请确认文字为您原创,谢谢!

▌原创声明

本文为《孟杨访谈录》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保证文字作品的完整性,并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

如需合作,请加微信号mengyang1498。

注:本稿为官方完整版,版权归“TIC五道口杭州工作室”所有。版权所有人保留本稿所有版权,包括文字、图表、声音资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