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规定:“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跨省异地校区”。
规定发布至今,有不少高校的异地校区因此被叫停,如北航青岛国际科教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武汉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等等。
然而,尽管当下异地办学政策处于收紧态势,高校对于开设异地校区的热情却似乎并未受到抑制:
2022年11月,东南大学与无锡签署共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的合作协议,按万人办学规模安排校区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动;同年8月,常州与南京医科大学也签署了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共建协议......
哪些城市异地校区扎堆?被选为异地办学校址的地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这些地区或经济实力雄厚,或地理位置优越,或受政策偏爱......笔者在此盘点了4个最受高校青睐的城市。
深圳
深圳共有29个异地办学机构,称得上是最受青睐的校址。其中,省外高校设立的机构占绝大多数,省内高校(如中山大学)仅在深圳设置了5个机构。
苏州
苏州也是异地校区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2018年开始,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决定建设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如今已具备完整的办学功能;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则主要开展国际学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工作,今年2月又新增了人工智能学院;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于2023年正式启用,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学科。
珠海
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珠海也为高校办学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多所高校前来办学。
威海
受到早期教育政策的影响,威海也一直在积极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成功创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和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部分典型异地校区介绍高校热衷于开办异地校区,而这种新设学校往往也是保研同学的价值洼地。接下来笔者会为大家从专业设置、培养特色、录取难度等方面来介绍清华、北大、南大的异地校区情况,为各位保研的同学提供决策思路。
北大深研院
北大深研院设有8个学院,涵盖12个硕士专业和5个直博专业,专业设置与本部有一定重叠,但培养特点不同。
深研院的学科设置紧密对接深圳战略需求,像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对应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其中,国际法学院是国内唯一提供美国法律培养模式的法学院,接轨国际。
2025年深研院拟录取的推免硕士生数量较高,直博生仅拟录取32人,远低于本部的1601人,证明深研院以硕士培养为核心,适合读博意愿不强的保研同学。 具体的拟录取情况,请看北京大学25届保研大数据→北京大学:十年来第一次,不再公布推免生源!
经管类专业录取难度与本部相近,推免名额多,尤其是金融学,上岸的几率也比较大。
清华深研院
清华深研院设有15个学术机构,涵盖12个硕士专业和16个直博专业,专业设置偏向产业化和交叉学科。
深研院强调与产业界合作,注重国际化创新实践,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对应深圳“智能硬件+AI”产业链,同时在培养方案增加与华为、腾讯等企业的联合课程;数据科学交叉学科则提供“深港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双导师制。
电子信息专业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方向竞争激烈,其他专业录取难度略小于本部,但竞争逐年加剧。
清华深研院2025届招收的推免生数量最多(700人),其中直博78人。学校资源丰富,适合未来就业优先的保研同学。具体的拟录取情况,请看清华大学25届保研大数据→清华大学:欢迎直博生,双非请绕道。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
南大苏州校区设有7个学院,涵盖8个硕士专业和9个学术学位博士专业,苏州校区专业侧重于与苏州当地产业紧密结合。
聚焦新兴领域,师资队伍力量强大,学术发展潜力强劲,例如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AI产业集群共建联合实验室;校区于2023年启用,基本设施仍有待完善。
国央企实习就业较为便利;临近上海(苏州校区最快1-2h即可抵达)、杭州,大厂/外企实习也较有优势,在信息、制造等多行业及江浙沪等地就业前景良好。
苏州校区落成时间较晚,各专业的夏令营、预推免虽处于起步阶段,但竞争依然比较激烈。
智科院只在苏州校区开设,2023年首次举办夏令营,入营门槛略低于其他热门专业,但南大普遍优营率不高。关于南大的拟录取情况,详见南京大学25届保研大数据→“保研南京大学的,都是普通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