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都已经开学了,今天苇哥给你们讲一所学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说起这所学校,估计很多党史爱好者都知道,这是我们早期干部的摇篮。太细的东西,大家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今天苇哥跟大家聊一小会儿。
为了方便,后边再提莫斯科中山大学,我就简化一下,就叫中大。
为什么要有中大?
中大的建立,还真不是斯大林的决策。列宁死后,苏共的权力被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分割。中大建立后,斯大林控制着东方大学,托洛茨基控制着中大。
提议建立中大的是鲍罗廷,在1925年5月向苏共提议。苏共研究了一下,作为黄埔军校的配套,就专门搞了一个培养中国革命干部的大学。到了1925年10月,鲍罗廷在国民党中政会宣布,这个学校成立了,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汪精卫,谭延闿,古应芬,这三个人组成招生办,入学考试在广东大学。现在的广东大学叫中山大学,也叫中大。
中大的入学考试很有意思,写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为《什么是国民革命?》。
这么讲,大家都没什么感觉,我给你们换一个说法。
国民革命这个词,我们以前是没有的,这是苏俄引入中国的说法。要通过这场入学考试,作文的内容必须要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反动军阀,推翻反动政府。如果说你在作文中提到了中国主权,提到了归还中东铁路,提到了蒙古撤兵,那就没戏了。
经过考试,第一批录取300人。这300人里,有20个人是内定的,不需要考试,直接被录取。比如,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侗,李宗仁的小舅子魏允成,张发奎的弟弟张发明,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冯玉祥的女儿冯弗能和冯弗伐,邓演达的弟弟邓明秋。
以上,全是内定的。
其他所有人,包括我党人士,都需要考试。不过,也有例外。这个例外,也是20个人。是苏共在1926年,安排我党旅欧支部的20个人进入中大,其中包括邓公,傅钟,李卓然。
1925年11月7日,托洛茨基主持中山大学的开学典礼。客观来说,苏共对中山大学的学生还不错,总共投入了一千多万卢布,学生在学校的待遇非常好。要知道1925年苏共做出了极限二选一,到底要发展农业,还是发展重工业?苏共最终选择了后者,但是就搞得老百姓饿肚子。
虽然说中山大学的学生,在校待遇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个规矩:
老师和同学,同学之间,都以俄文名字相称,中文名互相要保密。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的权力斗争是很激烈的,中大基本都在托洛茨基的控制下,比如首任校长拉狄克,就是托洛茨基的拥护者。
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和苏共彻底翻脸。斯大林就拿这个事儿,蹦了高儿的骂托洛茨基。后来大家都知道,斯大林联手布哈林,给托洛茨基整了。因为是托洛茨基的拥护者,中大首任校长拉狄克就被流放西伯利亚。接替校长之位的,是斯大林的亲信,王明的大恩人,米夫。
米夫一上来,就轰轰烈烈的搞整肃托派运动,这也是中国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肃反的魅力。
搞笑的是米夫,后来他自己也被以托派罪名而枪决。
米夫在中大搞肃反,对学生的影响,真的是非常大。有的学生,被划到了托派,要么被流放,要么神秘失踪。而当时拥护斯大林,没有被整的学生中,走出来了很多的大人物,比如邓公,王明,博古,陈昌浩,夏曦,等等,很多很多。
最倒霉的是蒋经国,蒋经国就是个质子。他爹跟苏联撕破脸时,他正在中大上学。受到肃反的波及,蒋经国被迫在中大,发表谴责蒋介石的文章,声称断绝父子关系。这一幕,大家看着可能就似曾相识了。
等蒋经国晚年时,写他那个“自述”,又把这个事儿反过来骂,骂了一顿苏联。
中大的事情,就先讲到这里。原本是想写进我的书里,但是这块内容算不上什么爆炸内容,所以日常聊几句就得。当前我的书正在面向付费社区的会员,进行预售,这个环节只限定会员。所以,已经加入苇哥付费社区的会员,可以找我。没加入的,也可以考虑加入。会员社区往期分享目录和权益,在主页置顶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