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常态化,海归在就业创业市场上的表现颇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学生在出国之前就应该尽量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图为一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咨询出国留学项目。CNSPHOTO提供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正值秋季招聘季,在数百万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求职大军中,“海归”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国外完成了本科或硕博研究生教育的他们学成归来,就业创业是否会更容易一些,海归的含金量与竞争力如何?随着出国留学越来越常态化,海归在就业创业市场上的表现颇受关注。
今年8月,全球化智库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数据显示,80%的海归留学生认为,回国就业后的收入水平低于预期;有近六成表示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他们主要的劣势;而在海归创业群体看来,运营成本高、对国内市场了解不充分以及融资难在各种创业困境中排名前三。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三位海归留学生,让他们告诉你在国内就业创业的经历如何,又是怎么看待留学这件事的?
焦虑型求职者
在求职过程中,王萌并不认为自己的留学生身份对于就业有什么帮助。相比之下,企业更看重的是学历、能力以及实践经历。
“焦虑感爆棚”,王萌用这个词汇向中国商报记者形容自己求职两个月来的精神状态。8月,她从韩国忠北大学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发现,找工作完全不像自己当初设想得那么简单。
“如果我提前了解一下国内的求职市场动态和招聘时间,肯定不会等拿到毕业证之后再回国,导致现在刚毕业就即将失去应届生身份,太尴尬了。”王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她看中的校招岗位标明的都已经是针对2019届毕业生了。
“这样一来可供我选择的岗位就少了许多,因为走校招不符合规定,走社招又缺乏工作经验。如果我还没有毕业,可能焦虑感会少一些,可以像国内的应届生一样参加秋招,不行的话还有明年的春招,但现在我肯定等不及了。”
另一个焦虑来自于职业选择上的摇摆不定,“我本科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职业首选是进咨询公司,但又觉得国内第一梯队的咨询公司门槛太高肯定进不去;其次比较想进教育培训机构,但又不想当教师,那样太累。”
目前王萌已经面试了5家公司,拿到了其中一家体育类培训机构管培生岗位的Offer,薪资超过预期,但她并不打算接受,理由是“行业太过垂直,不利于今后跳槽转行。”而对于另一家心仪的英语培训机构,她却担心通不过英语面试。
在求职过程中,王萌并不认为自己的留学生身份对于就业有什么帮助。相比之下,企业更看重的是学历、能力以及实践经历。不过,尽管求职焦虑不断,可她并不认为留学是错误的选择,“留学是一段特殊的经历,而且我确实学到了东西。”
“我已经想好了,实在不行就去培训机构当老师。”王萌说。
“佛系”就业者
谈到留学是否值得,张岩表示,虽然从经济回报上来说,以自己目前的薪资收入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赚回“留学成本”,但一年的留学经历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技能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在王萌看来是“很鸡肋”的培训机构教师岗位,却是张岩从一开始就认定的职业规划。今年9月,张岩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对外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回国,仅投了两份简历就把工作确定了,进入一家国内知名的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担任少儿英语教师。
“我找工作属于比较‘佛系’的那种,没有说一定要多么高大上、挣多高的工资。我就是想做英语培训老师,因此回国后投简历都是这个方向。”张岩说。
张岩称,海外留学经历为自己找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首先是专业对口,我目下所在培训机构采用的就是我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很有优势;其次是锻炼了我的口语能力,面试一结束就被告知可以越级升为二星老师了。”
此外,张岩的薪资也高于从国内高校毕业的同事,“据我了解,现阶段我的薪资水平要比国内本科毕业的同事高出4000元左右,比国内研究生学历的同事也要高出1000元,其中海外高校文凭及对外英语教学的专业是加薪点。”
坚定的创业者
留学对李森的意义在于改变了看世界的方式,扩大了自己的眼界与格局。
回国创业才两年,李森在网络上已经小有名气,几大社交平台上的粉丝加起来超过了100万,他自称是“一名普通的音乐工作者”和“互联网内容创业者”,创业项目为吉他指弹,包括在线上出售指弹相关教程、音乐制作等。
而李森的教育背景看起来与音乐相去甚远,本科在国内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随后又到英国读了管理学研究生。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由于从小就很喜欢吉他,所以自己在本科毕业之前就开始从事吉他线上培训,并坚定今后会走音乐创业这条路。“那个时候意识到创业需要一些商科(以FAME,即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学四大专业为代表)知识,因此出国留学时就选择了管理学专业。”
虽然是创业,但整个团队目前只有李森一人,包揽了前期策划、制作、录制以及后期剪辑、编辑、推广等所有环节,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程可能需要花费七八个小时去制作。李森表示,他毕业回国后也进行过市场营销相关岗位的面试,不过所有的求职都是为了了解业内动态,为今后的创业服务。
至于海外留学经历,李森并不以为意,他从不强调自己的海归身份,这段经历对他的创业也并没有太大影响,“在我看来留学就好像每个人都应该上初中高中一样,很正常,别太把它当回事,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而留学对他的意义在于改变了看世界的方式,扩大了做音乐的眼界与格局。
谈及目前部分海归在就业时的迷惘状态,李森表示:“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们个人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职业规划,而我之所以幸运,是因为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延 伸 〉〉〉
“海归”要接受心理落差
“与国内院校毕业生相比,海归留学生在面试时普遍表现得更自信一些。”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影视投资制作部门担任招聘主管的赵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除此之外,赵然并不觉得接触到的留学生应聘者有更多其他亮眼的特质,反而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社会融入方面的问题,“表现为不懂或不屑于国内工作或社交中的人情世故以及维持工作团队之间微妙的关系,致使他们在工作中不太合群,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作效果和晋升空间。”赵然表示,一部分海归留学生应聘者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工作难以持久。
据赵然介绍,在招聘过程中,海归身份并不“自带光环”。新入职人员的薪资由其学历和工作年限来决定,而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则是升职加薪的唯一标准,跟是否具有海归的身份没有关系。
“公司并不会因为某位员工有海外留学背景而另眼相看,主要还是用能力说话,这就需要有些海归留学生接受这种心理落差,不要把自己摆在太高的位置上。而且现在出国留学门槛这么低,有钱就能送出去,大家也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赵然说。
(文中受访者皆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