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数据发布的 2024 年甘肃省大学排名显示,甘肃省共有 17 所高校进入全国大学排名榜单,展现了甘肃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其中,兰州大学凭借强大综合实力稳居省内第一名,并位列全国第 33 名,是甘肃省高等教育的 “领头羊”。以下是甘肃省高校最新排名前十位的具体名单:
兰州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甘肃政法大学
天水师范学院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高校的实力与王牌专业,并对榜单中的两所重点高校进行深度剖析。
甘肃省大学排名前十院校解析
第一名:兰州大学(全国第 33 名)
兰州大学是甘肃省唯一一所 “双一流” 建设高校,也是 “985 工程”“211 工程” 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为甘肃省的教育名片,兰州大学以其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上的卓越成就,长期在全国排名中表现优异。
综合实力:
兰州大学拥有顶尖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平台,特别是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外,该校在人文社科方面,如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也表现出色。
优势专业:
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哲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是兰州大学的王牌专业,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占据前列地位,还得到了广泛的国际认可。
第二名:西北师范大学(全国第 109 名)
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学见长的高校,其师范类学科和综合学科实力强劲,是甘肃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综合实力: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甘肃省历史悠久的高校之一,致力于培养优质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其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等专业长期在省内和西北地区居于领先地位。
王牌专业:
教育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专业以优质的师资和学术研究闻名,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报考。
第三名:兰州交通大学(全国第 150 名)
作为一所以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为特色的院校,兰州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土木工程等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第四名:兰州理工大学(全国第 159 名)
兰州理工大学是甘肃省重点支持的 “一流学科” 建设高校,其能源、机械制造和材料工程等专业表现突出。
第五名:甘肃农业大学(全国第 162 名)
甘肃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生态环境为主的高校,为甘肃及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第六至第十名高校概览
西北民族大学:以民族学、语言文化类学科为优势,是一所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高校。
兰州财经大学:在经济、管理类学科中表现优异,尤其是会计学和市场营销。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药领域的重点院校,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甘肃政法大学:在法学、公安学等领域具备很强的专业实力。
天水师范学院:为甘肃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教育工作者和基础教育人才。
重点高校简介
兰州大学:甘肃教育的巅峰
地理位置与校园规模:
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主校区坐落在城关区,地处黄河之滨,风景秀丽。学校占地面积约 3544.32 亩,建筑面积 198.16 万平方米。
学生人数与师资力量:
在校学生人数约 4.1 万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师资队伍中有大量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历年分数线:
兰州大学作为 “双一流” 高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在甘肃省内一直稳居前列,本科文理科录取分数通常高于一本线较多(具体分数线因年份、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在外省录取分数在全国范围内也居于中上水平。
网友评价:
兰州大学被广泛认为是甘肃最有实力的大学,其基础学科研究氛围浓厚,理科专业尤其强势。校园环境优美,科研设施齐全,但也有学生反映,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在实习与就业资源上与东部高校存在一定差距。
西北师范大学:师范教育的摇篮
地理位置与校园规模:
西北师范大学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校园占地面积约 1340 亩,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师范类高校。
学生人数与师资力量:
学校在校生人数约 2.6 万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大批教育部评定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历年分数线:
作为甘肃省较有竞争力的高校,西北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省内排名靠前,文理科分数通常高出一本线一定分数(具体分数线因年份、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受到省内考生的青睐。
网友评价:
学校师范类学科广受好评,其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尤其出色。网友普遍认为该校性价比高,就业方向明确,尤其是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较高。
总结与提示
2024 年甘肃省大学排名揭晓后,兰州大学继续稳居第一,显示了其无可撼动的综合实力;西北师范大学紧随其后,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养体系位列第二。对于甘肃考生而言,这些高校不仅是理想的求学目标,更是甘肃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尽管甘肃高校在国内排名中尚未占据绝对领先的位置,但随着国家 “双一流” 建设的推进,兰州大学等名校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同时,省内其他高校也在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甘肃及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