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柯卫,CHIASMUS Partners创始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加州伯克利大学建筑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同济大学建筑系客座教授。
美籍华裔建筑师柯卫,29岁负责美国新闻博物馆概念主设计,36岁成为韩国最大歌剧院总建筑师,世纪坛当代艺术中心、五星公社、I-Tower……这些耳熟能详的项目均出自他之手。
柯卫12岁开始在美国生活,28年后,不惑之年回到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大部分是像北上广深等城市。2016年,参与到深圳乐领·旗山侠隐项目的设计,第一次来到真实的农村。他以自身的建筑理念参与到乡村活化,也多次在深圳参加建筑与艺术展。柯卫认为,建筑师设计的不光是房子,应该是生活,因为建筑不可能比生活重要,生活肯定比建筑重要。但建筑同时又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的或反面的影响。
被乡村活化项目吸引
称村庄设计与改造像种庄稼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与人的相遇也不全然是机缘巧合。作为一个长年生活在美国的建筑师,柯卫是如何参与到深圳乐领的乡村振兴计划中来,为一个空心村改造建筑、重塑形象、规划未来的,他自己也有些道不清其中“机关”。当然,决定性的因素是他跟乐领的创始人罗雷是多年的好朋友,在柯卫还没回国之前就有缘相识了,对于生活、艺术、电影,两人有很多交流,投缘之下也就有了这次史无前例的合作。
柯卫12岁开始在美国生活,28年后,不惑之年回到中国,对中国的了解大部分是像北上广深等城市。2016年,也就是因为参与到乐领·旗山侠隐项目,第一次来到真实的农村。对整个村子的设计,从景观到规划,包括修复,对于柯卫都是头一次做,他看到其中的难度,也感觉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于是便有了放手尝试的挑战。
柯卫已经记不清去了多少次浙江西南部的遂昌县龙洋乡茶园村,也就是乐领·旗山侠隐项目所在地,曾经为了屋顶用什么颜色的瓦片就去了三次。2019年6月1日,乐领·旗山侠隐正式开放,迎来第一批客人,作为项目的建筑师,柯卫是受邀参与开幕的重要嘉宾之一。
3年前,当柯卫第一次来到茶园村,就被这里的风景震撼。“不光是美,整个村子有一种很强的气场。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挺不方便,不如去城市周边一个小时的地方,但来了之后,你觉得根本就走不了。有种把你hold住的景象,它要比那些小清新的、比较唯美的小村庄,更强有力,这个地方有种磁场,很有灵气。”
聊起如何将自己的一些理念与想法,融合到村庄的设计与改造中,柯卫说得细致入微。但他不愿把这看作是自己的作品,他认为这是项目组多方面协调后共同的产物。在他的意识中,建筑在这里是一个链接,它重新链接与修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个过程更接近种庄稼的状态,一步一步在种,而不是像在城市里面做建筑,一步到位,做个渲染图,做个施工图,然后工业生产。村庄的改造都是一步步进行的,过程之中跟村民还有商量,有时候还有纠纷,需要互相说服。我觉得这种过程非常有意思,这完全不是一个工业化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所以这些房子真的像长出来的。这跟城市里设计房子和造房子的过程完全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是挺有意义的。”
公共空间有一种共享性
因此对公共空间比较感兴趣
柯卫把乡村改造与活化形容为“慢建造”,“它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建筑,施工图在这里的作用没那么大,是一步一步在建造、一步步在商量、一步步在寻找答案,在中途也会有妥协。”
柯卫小学四年级时就离开上海去了美国,他的整个建筑学习,包括读本科、研究生,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国外。来中国是2010年,把事务所搬到北京和首尔两个地方。以北京为主,还是九年前的事情。
谈起2010年为何会回到中国来发展,柯卫表示,因为当时有几个机会,一个是在做仁川歌剧院,因为胜了国际竞赛之后,需要人经常在亚洲,第二个是当时世纪坛的总改造,在1999到2010年的时候,他们想整体地改造成北京设计周的一个主场,几万平米的改造,甲方就提出需要多来,当时有几个机遇,就开始发展中国的业务。当然,我本身就是中国人,回来也是很自然的,在美国读大学心里就一直想有这个机会,回到祖国来做些事情,也不光是为了那个机会,当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这个心,有了这些文化项目的阅历,可以来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中国的机会很有意思,这个机会里面变数非常大,所以你需要很灵动,同时你得有一种坚持。
柯卫表示,自己一直对公共空间比较感兴趣,因为公共空间有一种共享性在里面。其代表性的作品,有在纽约时做的,一个是布鲁克林博物馆前面的加建、另一个是在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整体概念设计是我做的,建成于2004年,还有一些在国内的案例,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旁边的那个blue note,那个是将纽约的老的品牌爵士乐剧院引入到北京,结果放在故宫旁边,一个几千平米的剧场;还有在韩国的仁川大剧院,这些大部分是文化项目,都属公共空间的建造范例。”
“当然,我们也做一些高端的私人的项目,就是跟旅游、跟美丽的景观有关系,像五星公社,像一些在国外非常高端的在大自然里面的别墅。也包括长春的国际金融中心ifc,它是目前中国第二高的纯钢结构的摩天大楼。我个人感兴趣的还是各种不同的共享共存的空间,包括教育的项目我们做得也非常多,包括大学的规划、建造,幼儿园、小学等。”柯卫说。
“将来建筑师
不光是一个设计容器的人”
谈起对深圳的印象,柯卫表示,“我来深圳参加了不少展览,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我就参加了。正在坪山展览的‘未知城市’展,我也参加了。参展的作品都不是建筑作品,都是对于人文、对于公共空间使用的一些观察。我觉得建筑师自己的东西,如果建成了它已经是呈现了出来,这不需要再去展览馆,再去放一次,所以我一般参展都是对于城市的观察,像这次参与坪山展览的作品是对于北京宋庄整个规划和修复的一个城市观察和记录,而不是一个设计,更多是提问与暗示。”
建筑无疑是建筑师思想的表达,柯卫当下关注的问题,一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怀和关系,第二个就是在现在的情形下怎么用更少的资源来做更大的事情。“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建筑不可能是毫无限制地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然后越来越喧哗来作为答案,怎么用更少的资源更少的动作来达到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商业效益、人文效应,这个是需要设计的。建筑师设计的不光是房子,应该是生活,因为建筑不可能比生活重要,生活肯定比建筑重要。”
“我觉得将来建筑师这个角色可能不光是一个设计容器的人了。这个容器里面能够倒进去多少不同的东西,我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内容。”柯卫说。
声音
村庄的改造都是一步步进行的,过程之中跟村民还有商量,有时候还有纠纷,需要互相说服。我觉得这过程非常有意思,这完全不是一个工业化从设计到制造的过程,所以这些房子真的像长出来的。 ——柯卫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