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房子到底好在哪


英国,一个远离中国8000公里的国家,一个从语言到文化都与中国大不相同的国家,一个许多留学生来了之后舍不得离开,离开后魂牵梦绕却再也“回不来”的国家。也许每一个曾经到过英国的人都有一个无法释怀的“英国梦”,那么究竟英国有什么样的魔力让人离开之后“忘不了”呢?

这其中,英国的哪一面又是你的挚爱?

你抬头看过英国的天吗?

英国的天,永远都是蓝的。虽然英国的天气多变,时常下雨,但大雨过后,天总是蓝的。即便是曾经的“雾都”伦敦,天空也总是蓝得透彻,蓝得沁人心脾。这主要得益于英国的空气质量。

英国的天曾经也灰暗过。1952年12月,伦敦的“毒雾”事件致1.2万人丧生,同时,很多人在这次事件中落下了支气管炎、肺结核,甚至有许多人患上了由呼吸道疾病引发的癌症。自此,英国开始走上了以法律治理环境污染的道路。在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努力,英国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你是不是也忘不了超市里干净到打开即食的水果,无需顾忌是否含了激素可随意选购的肉类,同步包装盒上的保质期精准腐坏的蔬菜水果,以及香甜得令人怀疑是否添加了糖的鲜奶?

在英国,食品安全问题几乎不在日常生活的考虑范畴内,这主要得益于英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

近150年前的1872年,为了打击当时的食物掺假问题,英国政府在前后三年相继颁布了《禁止食品、饮料与药品掺假法》及《食品与药品法》两部法规来管控食品安全问题。自此,英国政府走上了以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需求的道路,并不断地更新法律条款,延续处罚从严的趋势.

英国由此成为全球食品安全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爱英国的人很爱,回国之后各种怀念,各种听到英国的消息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讨厌的人恨不得马上回国,觉得英国无聊,冷,潮湿,节奏慢,办事不靠谱…

但是我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我们从上海来到英国,觉得英国生活比较安逸,早上9点上班5点下班,很多的时间窝在家里跟爱人一起看电视过家庭生活。人的品味也变土了,赶不上潮流,外面流行什么也不知道了,三餐四季粗茶淡饭,慢慢也习惯了。

我是已经不习惯上海了,每次回上海都会迷路,因为上海发展太快了。而且每次回上海都会失眠,因为太吵了。

我最强烈的感觉是:如果觉得英国适合你,就努力留下来,别后悔。如果不适合,果断跑路回国发展更有前途。这两条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发布于 2019-11-14(知乎用户,胖兔兔)

Sorry是日常用语?

不知道大家来到英国的第一个Cultural Shock是什么?

小编来到英国后的第一个Cultural Shock是在超市里不小心撞到一位英国人,小编还没来得及开口,这位被撞的先生马上回头对小编说了一句Sorry,说完之后报以微笑后便离开,独留不明所以的小编在原地。

英国人有多爱说Sorry? BBC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表明,英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单词就是Sorry。平均每个英国人每天会说8次Sorry ,以此计算,他们一年会说2920次Sorry, 一辈子说Sorry的次数达到233600次。而有的英国人甚至一天说Sorry的频率高达20次,那么他一年中说Sorry的次数将高达7300次。

不论这个数据是否精准,这项调查也体现了英国人对说Sorry的“沉迷”程度。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推崇绅士文化的国家,不论是从英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还是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穿着举止得体的老派绅士身上,都可以看出英国人对绅士外表和礼仪的拿捏及追求。

英国甚至因为礼仪而形成一个产业。著名的皇室礼仪大师William Hanson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是唯一一名皇室礼仪类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并同时担任全球首屈一指的礼仪, 礼节及管家服务培训公司The English Manner英国皇室礼仪培训机构的资深培训师,为有需求的英国人提供礼仪及仪态指导。

读莎士比亚泡剧院是日常生活?

英国人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戏剧的族群。戏剧文化深入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即便不了解英国文化,但从伦敦西区闻名于世便可知晓一二。这个诞生了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国家,民众对阅读和泡剧院情有独钟。不论是地铁上永远都在捧书阅读的形成别样的“风景”的英国人,还是永远人声鼎沸的伦敦西区各大剧院,都体现了英国人对文化精神世界的追求。

英国的艺术家们对艺术也有着纯粹的追求和极致的热情。

Ian McKellen在去年自己的八十大寿之际,主办了舞台剧巡演。在全英国80个剧场巡演中,Ian McKellen分享了自己的演绎生平,并解读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同时他表示,这次巡演的盈利将用于伦敦剧院的维修作业。

疫情期间,著名艺术家Patrick Stewart在社交平台上每日上传一条他阅读《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视频,以此抚慰英国民众对新冠疫情及居家隔离的焦虑。

而另一位艺术大师Andrew Lloyd Webber,由于心疼疫情导致剧院关闭面临倒闭,72岁高龄的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宣布他将参与牛津疫苗试验,并表示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证明剧院可以安全地重新开放。

一个国家的戏剧文化能够闻名于世并经久不衰,是源于这个国家一代又一代的戏剧爱好者的努力。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真心。他们是为戏剧而生,而不是为了名望和金钱。

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灵魂。虽然经济发展也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丰富的内心和没有丰满的灵魂,就仿佛一个暴发户,举手投足间都是肤浅的铜臭味。

或许正是这种全民对阅读的热爱,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英国才能诞生伟大的艺术家,保留如此浓厚的文墨精神。

来自陌生人的友善

你是否在英国感受过来自陌生人的友善?

也许每一个曾在英国生活或学习过的人都感受过来自英国陌生人的友善。这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是不是也曾不小心击中你的心,让你走在异国他乡路上也不再感到孤单无助,甚至有这里是第二“故乡”的错觉?

来看看大家的分享,这些瞬间是不是也曾温暖过你?

刚去的时候去barclays办银行卡了。

那天恰是我生日,当时一大堆事情,上课也听不太懂,房子也没租到,每天拖着行李箱到处借宿。

银行的小姐姐一看我护照当天是我生日,说你等下,然后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和一块小饼干。

当时我眼泪快下来了,想想都12年前的事情了。

发布于 2019-01-24(知乎用户,Realismyy)

1. 玩滑板的时候摔了一大跤,那是在学校边上,老师同学看到了就坚持给我叫了救护车说一定要去检查一下。当时不早了,两个一起玩滑板的朋友也坚持陪我一起去医院,救护车上的护士小姐姐看我摔得狼狈不堪就给我讲了一路笑话。

去医院检查了发现没事,就是扭伤得很严重一段时间不能剧烈运动,出门发现开救护车的大叔还在门外等我,他说这么晚了医院离市区有点远,我和同学几个女孩子他担心不安全,最后他开车送我回了宿舍。

一趟医院历险记我一分钱都没花,等医生检查的时间里护士小哥哥小姐姐怕我饿着还给我拿了冰淇淋,饼干,果汁...我同学肚子饿了说也想吃就也给他们拿了。

2. 两年多以前刚来英国的时候有一次心情不好想出去转转就去了曼彻斯特,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在一个公园里,路过了两个老奶奶,其中一个应该是印度人,她们俩问我怎么心情不好。我说没事,就是有点想家。

老奶奶问我你家住哪呀?我说我是中国人,以前在美国读书,离开家六七年了。她说,家在那么远的地方一定经常想家吧,不过不要紧,我想英国人都会喜欢你的,你也会喜欢英国的。

然后带我去了酒馆儿,英国酒馆儿气氛都很好,都是大爷大妈。里面一个大爷听到我说美式英语凑过来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rump as an American。我说我是中国人,只是以前在美国读书。他说天了噜对不起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说没事的,你没有说任何冒犯人的话呀。

他说那你以前在美国怎样,过得不错吧。我说总体来说不错的啦,偶尔也遇到过种族歧视,不过在哪应该都有吧英国也有吧?大爷一听,对我说:这个世界,你不论在哪,都难免会有傻逼!下次如果遇上种族歧视的White Trash你要告诉他亚洲人是要take over the world的!

那天临走前两位老奶奶把她们的手机号给我了,告诉我下次再来曼城有事可以找她们。

发布于 2019-12-26(知乎用户,撕小林是你大爷)

这边的人大部分挺正义的.你遇到小偷.他们真的会“出手相救”(和我一起揍小偷....)

在难民问题他们大部分认为应该帮助难民.接纳难民.给予他们帮助.

我也问了很多人.关于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掠夺的财宝在大英博物馆应不应该还给中国. 他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应该”.

他们大部分人支持正版.哪怕说盗版不要一分钱.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所有人都用盗版,将不会再有人去发明创造正版的东西.

这些东西会让你感觉很感动.我认识的很多想留在英国的中国人.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说英国人的素质,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

发布于 2019-01-25 (知乎用户,Sonny Biswas)

一个人去爬山,擦肩而过的每个人都亲切的打招呼。

在中餐takeaway打工,一位女士没带够钱,旁边的陌生人帮她付了两镑的时候。

夏天傍晚坐在街边吃炸鱼薯条。

结束留学生涯,去Lloyds银行销户时,柜员取出我仅剩的几个硬币,感谢我选择Lloyds并祝我一切顺利的时候。虽然我知道这是常规操作,但一瞬间对英国感到好不舍。

tesco有一个拄着拐杖的大妈,每次我去结账都会微笑称呼我“My darling”。希望她能够健康平安的度过这次疫情。

发布于 08-05 (知乎匿名用户)

05年第一次来英国,大箱子小箱子背着包的在地铁里转来转去。先拎了小箱子下楼梯,一回头发现已经有人主动帮忙把大箱子拎下来。

车来了以后,仍然是有人主动帮忙,提箱子之前还非常有礼貌的问我 “May I?” 异国他乡的晚上,立刻心里很暖。

发布于 2019-02-02(知乎用户,Y-Hu)

刚来英国读研的时候 有次舍友带我误入了一个学校里非裔社团的活动, 去了之后发现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其他都是黑哥哥姐姐,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一口标准的英腔, 一看家庭出身也是比较好的那种, 他们也没想到我俩忽然闯进来, 有点惊讶, 但是马上对我们超级热情友好, 是那种发自真心照顾你, 让你觉得特别暖心的。

虽然交流不是特别顺畅有些尴尬但是感觉真的非常开心。还有一次我晚上从诺丁汉坐火车回谢菲, 结果进了站有点找不到了, 一个白人白领男士主动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迷路了,还告诉我怎么正确进站。

还有在约克,我看谷歌地图找不到的时候,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主动上前问我要不要帮忙,给我指路。

我学校里的老师,对我的学业疑惑和职业规划都非常掏心掏肺的帮助,而且丝毫不求回报,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的感觉,相比我国内一些老师那真是相当势力冷漠特别爱打听学生家庭背景找人办事, 大学里官僚作风盛行,办事效率低下,这个时候就觉得在国外才是搞学术的天堂。

发布于 2019-01-29(知乎用户,费比非)

写在最后

或许有人认为英国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发达国家一样,没什么特别,但没来过英国没在英国生活过的人,没有静下心慢慢走过伦敦的大街小巷,细细感受过英国农村的草地阳光微风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英国的好、英国的美、英国的独一无二的,也不可能在回国之后无数次梦回英国。

最后,引用一句Sammuel Johnson的名言点题吧: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for there is in London all that life can afford. (如果一个人厌倦了伦敦,他就厌倦了生活,因为伦敦有生活所能给予的一切。)

------End------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英伦大叔(UK0778891566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