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10月31日-2016年3月31日)是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以其前卫、流线型的解构主义风格闻名,被誉为“建筑界的女魔头”和“纸上建筑师”。
扎哈·哈迪德-2013-by Dmitry Ternovoy
扎哈·哈迪德早期教育与背景
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财政部长,母亲则热衷于现代艺术与设计,家庭环境开放自由。
小时侯照片 图源architecturelab
1968年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学习数学,1972年移居伦敦,进入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师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77年毕业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198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雷姆.库哈斯与扎哈.哈迪德 图源arquine
“纸上建筑师”时期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扎哈的设计因过于前卫而难以落地,许多方案仅停留在图纸阶段,因此被称为“纸上建筑师”。
1982年,她的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在国际竞赛中胜出,但因实施难度过高未能建成。
山顶俱乐部总平面图 图源zaha-hadid
1993年,她的首个建成作品——德国维特拉消防站(Vitra Fire Station)问世,以锐利的几何切割和动态线条著称,奠定了解构主义风格,建筑的落成标志着她的设计终于从图纸走向现实。
维特拉消防站 By Andreas Schwarzkopf
2004年,她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
扎哈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 图源网络
她的设计常因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昂而引发争议,如2015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方案因预算问题被取消。
东京体育馆方案效果图 from Archdaily
2016年3月31日,因心脏病突发在迈阿密去世,享年66岁。
中国落地作品
广州歌剧院(2010)
灵感来自珠江的流水与砾石,双曲面的流线型设计极具未来感。
广州歌剧院 by Mr a
北京银河SOHO(2012)
北京银河SOHO by Rob Deutscher
望京SOHO(2014)
望京SOHO by 钉钉
以上两个方案都是通过参数化设计实现连续流动的空间和建筑形体的塑造。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2019)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以凤凰展翅为灵感,采用超大规模无柱空间设计。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 by Siyuwj
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创新楼(2013)
狭小且不规则的土地上,建筑师通过参数化建模呈现宝石一般的建筑作品,为城市增添其独特的美丽。
赛马会创新楼 by Sebastian Wallroth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几何限制,融合数学逻辑与艺术表现,推动了参数化设计和数字建造技术的发展。尽管早期饱受争议,但她的建筑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落地,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性作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世界范围内的建筑与其背后人文故事,欢迎关注,我是大家小筑,我们下期再见。
#建筑设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