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名师张雪峰最近这几年真的很火,犀利的点评,典型的东北口音,幽默的段子,让这个一心为了学生们的考研真是操碎了心。话说,我很喜欢这个耿直的东北老乡,怼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他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例如,世界五百强的公司都会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普通的院校招聘。
最近这几年研究生报考的人数也是在逐年上升,从2015年165万到2019年上升为290万,短短四年时间,考研人数多了125万,所以考研热成为了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考研的招生广告会告诉你考研的好处,大学的辅导员会鼓励学生们考研,甚至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也会鼓励你考研,但是,考研纵然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我依然要告诉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客观的、冷静的分析问题,否则,一位的盲从,最终丢失的自我。
我作为一个"小小的网红",很多人在备考珠宝专业的研究生的时候,除了专业问题以外,也会向我咨询一些其他方面的事情,从咨询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很多在准备考研的学生们,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也不清楚考研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强调目的呢?目的性太强,其实并不是个好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凡是有个大致的规划总是好的。那么我将我之前遇到的问题在这里给大家一一作为解答。
第一,一味地追求名校与名师名校意味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名校意味着有更多的科研经费与科研项目,名校意味着毕业之后的走向;名师意味着有更多的项目支撑,名师意味着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名师意味着有更好的社会关系。
名校与名师确实有着更多的好处,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追求名校与名师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好的学校求学,得到更好的老师指导,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追求这些却有可能达不到你想要得到的。
例如,名校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最强最有名气的,他们的某些专业在行业内的认可度有可能是非常低,我有很多同学或者校友都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以我本人举例,中科院毕业,非211、非985、非双一流,就这样一个"三非"的学校,让我了解到,很多企业人事是根本不知道中科院是会招收研究生的,曾经有二货HR问我:"你什么破学校在贵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除了怼他、鄙视他没见过世面以外,我能怎么回答他呢?
名师的力量不可否认,但是很多行业内厉害的大牛,由于科研项目过多,学生过多,很难能够与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很多课题组都是博士带硕士、博士后到博士的模式,这种模式并不是说不好,导师为学生们提供科研的平台,拉你进门,修行永远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对于你自己的来讲,你又是否会认同这样的求学模式呢?
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导师,对于导师,我需要你重点考虑两点。
(1)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是否感兴趣?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了你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你是否感兴趣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一直认为,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事情,排序位列第一,你是否喜欢,决定了你未来三年研究生生活的状态,是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开开心心,还是在自己不喜欢上的事情蹉跎岁月,还是在中性的状态中过一天是一天。
(2)导师的的脾气是否与你相匹配研究生未来是三年生活,你是直接与自己的导师相接触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矛盾与分歧,那么你与导师之间的脾气是否相投,也是你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强调老师的脾气呢?最近这几年,每年都会看到研究生自杀的新闻,最近又有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跳楼,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值得深思的,一方面,有很多导师确实枉为人,从品行、道德等等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导致研究生在求学过程中压抑至极。第二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导师与学生之间性格不够匹配,导致两人的之间在沟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所以,你与你的导师之间脾气是否相合真的实在太重要了。这决定了你三年后是跪着毕业,还是拿着满满的科研成果满心欢喜的毕业;这也同样决定了你是心惊胆战的与导师沟通,还是可以与导师畅所欲言的沟通。
第二,考研的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在备考的时候,目的并不明确,当我问到为什么考研的时候,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如下几个:
1、 我看别人考,我也想考一个
2、 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 或者 现在就业不好,想读个研
3、 厌烦了自己现在的专业,想换个专业试试
4、 我现在的工作很不好,想跨专业考研
人云亦云的做法,是我最不赞成的,别人选择的道路不一定适合你,别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适合你,古老的成语"邯郸学步"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将这个道理讲得非常透彻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们更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见解,容易跟风的人也往往很难做到独立处理相关的事情,做一个有主见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在活出自己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
第二个回答,逃避就业。逃避就业的压力,这一点我虽然能够理解,但是我并不支持,大学生以及研究生扩招之后,就业压力一直都存在,这一点也是国家在政策上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手段,但是要知道,你总有毕业的一天,你总有面临就业的一天,在学校里面躲避三年,外面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你又怎么能够预测到你研究生毕业那年的就业情况呢?
第三个回答,逃避自己的专业。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想换个专业读一读,我也能够理解,但是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在盲目的跟风,比如说,听说珠宝这个专业不错;珠宝这个专业我感觉不错;珠宝鉴定、珠宝设计一听就是个高大上的专业,以后干的也肯定是高大上的工作。看看,这就是很多学生的回答,当我问到,你接触过珠宝专业吗?接触过珠宝专业的人吗?知道珠宝鉴定师是如何工作的吗?对于这些问题,90%以上的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那么问题来了,珠宝专业所有的"好"你都是在"道听途说",你没有真正的了解到这个专业,又如何判断自己将来会喜欢这个专业呢?如果研究生再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人生的七年就浪费掉了,人生有几个七年可供你挥霍呢?
第四个回答,明显的是在逃避现实。工作不是很好,想考研,甚至想跨专业考研,我能够理解,但是,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你的目标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怎么样,你是否能够预测未来三年之后的趋势?第二,你研究生三年如何与人家本科+研究生的七年求学的学生相抗衡呢?如果你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两个问题,那就大胆的去考吧。
所以在考研之前,我希望你能够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一般情况下,有如下这几个目的的,我会大力的支持。
1、 有心仪的工作单位,但是他们的最低学历要求是研究生
2、 喜欢科研,希望能够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
3、 就是单纯的想提升学历,别无他求
4、 提升自己的学识
这几个回答,其实我们能够总结出两个字,那就是"喜欢":喜欢上了一份工作,喜欢上了科研,喜欢上了求学的状态。多问问自己,"喜欢吗?"
喜欢这两个字真的太重要了,这跟谈恋爱、买东西、旅游等各个生活方面的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喜欢的人生活一辈子;我们买衣服要买自己喜欢的;我们吃饭要选择自己爱吃的;旅游的时候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听歌要听自己偶像的;电影要看大牌明星的…………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们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在选择自己求学专业的时候,就忘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了呢?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自己的喜欢的目标,去奋斗,才应该是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事情。
好了,关于考研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艾昊,珠宝培训师,十余年从业经历,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家分享专业的珠宝知识,如果你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留言或关注。本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艾昊讲珠宝】。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