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校区偏僻吗

1. 学校简介

琼州学院(现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多方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成员院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4年成立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师范学校,历经多次合并与升格,于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琼州学院,2015年9月正式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主校区从五指山市迁至三亚市。

学校现拥有三亚和五指山两大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200亩,建筑面积超5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7.7万册,电子图书34.3万种。学科涵盖文、理、工、管、法、史、农、教、艺等9大门类,开设49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约1.7万人,包括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及留学生。学校以“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为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及中国—东盟合作的复合型人才。

2.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能力突出。截至近年数据,教职工总数约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84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近5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超70%,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此外,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如瑞典林雪平大学刘大可教授、清华大学王建国教授等担任学科带头人。

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例如,旅游管理学院依托三亚区位优势,引入旅游行业高管授课;海洋类专业教师团队中多人参与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部级3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6项,科研成果如“根灌(ROOT IRRIGATION)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及科技成果奖。

3. 特色专业介绍

学校以海洋科学、旅游管理、民族研究、生态保护为核心特色,构建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

国家级与省级重点专业:旅游管理(MTA硕士点):依托三亚国际旅游城市资源,聚焦海洋旅游规划与国际化管理,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专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南省唯一的涉海类工科专业,培养船舶自动化与海洋信息技术人才。民族学与黎苗文化研究:建有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承担《黎族通史》等国家级社科项目,推动本土文化传承。涉海类专业群:包括海洋生物生态与环境、海洋食品工程等17个方向,覆盖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领域。实践导向专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培养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艺术与传媒: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与中广天择传媒共建实训基地,强化行业对接。4. 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根据公开信息,琼州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未公布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具体评级结果。但其学科建设在省级层面表现显著:

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民族学等4个学科入选海南省重点培育项目,其中旅游管理学科依托硕士点建设,科研实力居省内前列。科研平台支撑: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如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如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黎族通史》等。国际化学科合作:作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推动海洋生态与旅游管理领域的跨国研究。总结

琼州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立足海南自贸港与海洋强国战略,以“海洋、旅游、民族、生态”为特色,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依托三亚国际区位优势,通过高水平师资团队和国际化合作平台,在涉海学科、旅游管理等领域形成显著区域影响力。尽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未公开,但其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成果彰显了学科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琼州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