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北师范大学最新专业排名榜出炉!
西北师范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如下:
1、教育技术学(A+,全国第2名,属于五星级专业,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2、教育学(A,全国第8名,属于五星级专业,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3、英语(A+,全国第20名,属于五星级专业,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4、历史学(A,全国第21名,属于五星级专业,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5、思想政治教育(A,全国第23名,属于五星级专业,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这些都是西北师范大学最好的优势专业!其它专业的全国排名、专业档次、所属星级,办学层级等具体情况,详见如下快志愿整理的排名榜。
附:西北师范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2025校友会版)
专业档次
全国排名
专业名称
星级
办学层次
A+
5
教育技术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8
教育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0
英语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1
历史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3
思想政治教育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29
汉语言文学
5★
中国一流研究型专业
A+
7
翻译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7
特殊教育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A
8
广播电视编导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6
地理信息科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6
应用心理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6
绘画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8
地理科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A
18
汉语国际教育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9
美术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A
20
社会工作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3
体育教育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A
23
旅游管理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28
经济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31
新闻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34
人力资源管理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39
生物科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39
音乐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39
物理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44
化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50
法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59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6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94
金融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B++
112
会计学
4★
中国高水平研究型专业
A+
3
数字出版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A
5
科学教育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7
秘书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5
阿拉伯语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20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26
舞蹈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27
舞蹈表演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32
心理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41
哲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48
俄语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48
学前教育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80
制药工程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83
视觉传达设计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87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89
物流管理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96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11
行政管理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41
化学工程与工艺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50
电子信息工程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B+
151
软件工程
3★
中国区域一流研究型专业
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
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物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软件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美术与书法、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4个专业博士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有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古代文学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简牍学2个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重点支持学科,11个省级一流学科,36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学/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8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