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尔大学计算机专业怎样

今年是任职留学顾问的第六年,早上咨询的学生中,小林2018年带着85分的雅思成绩登陆多伦多,2023年却带着被退学的通知黯然回国。这样的案例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近三年中国留学生本科毕业率下降12%,其中近半数学生像小林这样,在收到第一次学术警告时选择独自硬扛,直到退学通知书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让我心痛的,是这些孩子眼里的光熄灭的过程。他们本可以更早获得帮助,却因为信息差和病耻感,在深夜的出租屋里反复咀嚼失败。

(小林的第一人称视角)

几年前刚拿到加拿大,意气风发地站在校门口心高气傲、指点江山、睥睨一切,初听闻大四学长六年延期未能毕业,诧异的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不屑。直到自己升入大三,摸爬滚打过前两年课程,才知道什么是狼狈。面对着学习和心理的压力,很多次地想着放弃,却没有放弃的勇气。几年后的自己,何尝又不是刚入学新生的嘲讽目标呢?和当年的我一样,嘲讽着不能毕业的失败,却没想到自己也陷入不能毕业的泥潭。

北美的课堂给了我双重暴击。当本地同学在案例讨论中引用《哈佛商业评论》的最新观点时,我还在手忙脚乱地查专业词典。会计课第三次挂科那晚,我在图书馆厕所隔间里咬着拳头哭,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钱够不够用”,像把钝刀子在心口来回磨。

退学邮件弹出那刻,我机械地刷着转学攻略。学分转换计算器显示要补三年课程,社区学院的选项在脑海里打转。连续三个月失眠后,镜子里的人挂着两个乌青的眼袋,连和家里视频都要躲在卡通滤镜后面。

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房间收拾行李。本来不打算回国,但是留在这里实在太过于压抑,仔细想想还是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收拾行李的时候不禁在想,和多伦多这一别,是不是以后都不会再来?随缘吧,梦起航的港口在多伦多,梦断也于此,虽有不甘,却也释然,这几年的压力实在太重,终于可以放下歇歇,只是它的代价实在太大。

还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式是放弃本科申请Master就读,已然被学校开除,这时候也无法继续就读本科,那么选择直接就读Master无疑更好,规避本科被开除遇到的问题,最后拿到Master学位,相比较本科来说,性价比更高,也不会浪费很多时间,给到自己以及家里一个交代,后面拿到Master学位后,工作的事情也能迎刃而解。

(个人的建议)

小林的案例折射出三个典型误区:首先,83%的学生陷入转学死循环,从未考虑硕士路径;其次,90%的学业危机伴随抑郁症状,但仅15%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最后,76%的学生不了解北美高校的学术缓冲机制,错失挽救窗口。

去年协助的周同学更具启发性。这个麦吉尔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多门核心课挂科被劝退。当我们发现其UX设计竞赛获奖经历后,帮他成功申请到伦敦大学学院人机交互硕士。如今他在硅谷工作,常自嘲是“被代码耽误的设计师”。

作为从业者,我总结出三条实用建议:收到第一次学术警告时,要立即联系导师而非独自硬扛;累计挂科超过三门,就该客观评估专业适配度;面临退学危机时,英美TOP50院校中已有28所开放“本科未毕业申硕”通道。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像曼彻斯特大学、悉尼大学等院校,近年都推出了衔接课程,为这类学生铺设了转型跳板。

当然小林现在也可以继续选择转学,但是在加拿大一般想要转学去其他区域十分困难,就算可以转,因为转学分和本身情况的原因,只能转去一些比较差的院校,而且将可能重新继续就读。

加拿大转学,假如是100个学分,转学后可能只会保留50学分,甚至只能留下40学分,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有些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申诉来继续学习,但是更多的是被学校开除最后无法毕业。也可以转入社区院校就读,或者就读Diploma,但是这也就代表着回国没办法进行认证,在国内不被认可,寻找工作都会比较困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