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研多少人

最近收到好多同学发出疑问,怎么感觉今年自习室这么空旷,图书馆也不需要早早去占座位了,难道今年考研人数还会降低吗?或者是今年到了“考研小年”,上岸机会来了?!别着急下定论,小编来分析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也许是因为……

1.时间还长

现在距离正式考试还有将近八个多月时间,很多人还没有正式发力。再加上上课、实习,或者毕业答辩等各种事项,多多少少会影响复习进度,就容易营造一种“无心学习”的感觉。等到了7、8月份,学习劲头起来了,那氛围瞬间不一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考研福利减少

受学校发展规模、招生人数等因素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奖助体系上做出了调整,金额减少或者取消,例如沈阳理工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章程中就取消了新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置。而且很多院校奖助体系不是全覆盖,调剂录取的同学不能享有第一年的入学奖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专硕不提供宿舍的学校也增多,虽然学校会有一些租房补助,但是各种水电暖气的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考研福利减少使得有一些同学选择不再深造。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机会增多

✔️考公兴起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福利好、待遇高的特点,使得大家纷纷挤入公务员的行列,即使是研究生毕业也多选择“考公考编”。因此,本科毕业即考公上岸,一步迈向人生巅峰,少走几年弯路,成为了大家的首选。3月省考已过,11月国考还早,不早不晚的阶段,先休息一段时间很正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留学读研

没有了物理阻隔,“留学潮流”再次兴起。虽然学费比较贵,但能体验不同文化的教育,而且国外硕士备考相对国内考研来说也没有那么“卷”,一年左右的时间成本也能更快地实现产出。尤其是港硕、澳硕,不出国即可体验留学生活,性价比蛮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作/创业

不再吃学习的苦,尽早迈入职场,实现财富自由。无论是从事本专业,还是跨专业换个赛道,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发展方向,各地的人才引进福利也很不错,自己创业的话,国家还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供选择的机会增多,并非只有考研一条路可以走,专注一个领域,总能做到极致。

二、热度下降,不代表难度降低

有效竞争加剧

减少的人数只是给录取名单提纯一下,少的是“炮灰”般的低分选手,对于录取结果来说影响并没有很大。考研人数已由高数量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经过多方抉择,最后选择考研的同学,是真正想要成功上岸的人,耐力和决心都超出常人,竞争形势依旧险峻。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更加要求专业素养

按照以往的评阅方式,考生根据题意完整复现书本内容,就能取得满分或者高分,但现在的总体要求需考生“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仅做书本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研究生”,各校在培养时专注研究、做学术的倾向更加明显。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自命题科目大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公共课调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统考大军,但在公共课考试部分做出了明显调整,英二变成英一,数二变成数一,考试难度有所提升。再加上旱区的不利因素,实际分数与估分不符的情况,算是很常见了。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关于调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说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面对以上的重重困难,某些专业的复试线依旧涨到390+,四百二三十的同学大有人在,简直是“卷生卷死”。就连大家印象里,过国家线就能上岸的农学类,现在没有320+的成绩,都很难进复试。看到这样的情况,你还敢说今年容易上岸吗?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名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官方未公布数据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或许26考研还存在人数下降的可能,但对于每年的录取名额来说,仍旧是基数庞大。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不要当“炮灰”,再难也不能阻止你成为研究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