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小医育儿,原创好文,欢迎转发分享。
众所周知,博士是对最高级别学位的称呼。一个人如果具有博士学历,那么就意味着她/他具备了创造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能力。
北大清华作为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它们培养出的博士的学术水平自然是不容置疑的,毕业找工作也自然是游刃有余。
然而,最近却有一位因综艺节目走红的高颜值北大女博士被人质疑学术水平不行,无法胜任大学老师的职务,此事一出立马引发网络热议。
要说学历造假的事情也不鲜见了,前有“打工皇帝”唐骏,后有流量小生翟天临。不过,这位北大美女博士的事情倒不是学历造假那么简单,事情要更复杂一点。
想必很多人已经看过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了,上文中我提到的这位北大美女博士就是这档节目中的一个实习生,因为她不仅高学历、高颜值,而且还有高情商,所以人气很高。
尽管错失了律师事务所的offer,但是却收获了百万粉丝,成为高知人设的女网红。既然她如此优秀,为何还是会被人质疑学术水平?
高颜值的北大女博士应聘政法教授,有学生质疑她不配原来事情起因是,2021年7月时华东政法大学公布的拟聘教师名单中出现了梅桢的名字,网友的眼睛雪亮雪亮的,一看这不就是刚在综艺节目中走红的梅桢吗?于是,一位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看不下去了。
根据这位大学生的爆料,当年梅桢的高考成绩只有400多分,在国内这样的成绩只能读专科。不过,因为梅桢的家庭条件优渥,所以她的父母通过移民澳洲的方式,让她去国外上了一所私立大学——邦德大学(Bond University)。
它是澳大利亚第一所私立大学,在2008年的《福布斯杂志》中位列全球学费最高昂的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南半球就读费用最昂贵的高等学府。
不少人说邦德大学是澳洲的“野鸡大学”,实际上这种说法真的欠妥了,虽然它的名气比不上澳洲其他大学,但放眼全球还是不算差。据2019年QS世界名校排名第443,这水平怎么可能是中国的野鸡大学呢?基本跟中等985、211大学差不多了。而且,邦德大学的法学院据说很牛。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毕竟对于很多网友来说,以下两点足以证明梅桢不配当大学老师,更不配做政法教授。
其一,她的高考分数只上了专科线,证明本身基础不算好;其二,她高考后移民澳大利亚之后,专门上了一所好进的私立学校上完大学,然后再通过外籍身份回国考名校“镀金”,之后硕博均毕业于北大,有“高考移民”之嫌。
要知道,国内学子高考必须700分左右才能上清华北大,而梅桢高考成绩才400多分,现在不仅以北大美女博士的身份成为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而且还马上要成为政法教授。前者都不能忍,后者更不能忍!
网友们对此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有人说,梅桢通过“走捷径”考上了北大博士圈粉无数,而高考只考上专科的自己通过努力考上双一流研究生却被众人挖苦。
网友:她高考400分移民去外国,最后走捷径获得北大博士,被万人敬仰,我高考500分区民办三本考个双一流研究生还被别人挖苦第一学历,放谁心里都不舒服?
也有人说,北大清华之所以让外籍人士更容易进,也是另有苦衷。
网友:外国人进北大清华很轻松,原因是北大清华在国际上是不入流的高校,你要求高了人家不来,外国好学生不可能来,外国学渣是北大清华求着人家来,还发很高的奖学金。
还有人说,北大清华实力越来越差了,真正有才华的都出国留学去了。
网友:北大清华实力越来越不行了,谁让他们破格录取留学生,完全不搞学术,让有才华的学生挤破头也要出国读书。
网友:清北本科含金量>硕士含金量>博士含金量。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那就是他们认为这是梅桢父母和梅桢自己努力的结果。
网友:人家父母那一代就在努力,这个世界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的。
网友:这不也是凭借自身努力逆袭的事情吗?反正我就喜欢梅桢。
所谓“高考移民”,其实就是本来在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上学,然后通过种种操作,去了更容易被录取的地区参加高考。而像梅桢的情况则可能存在“跨国高考移民”的嫌疑,虽然她没有以外籍身份参加高考,但她的外籍身份确实让她“吃到了红利”,更容易考上北大硕士、博士,这也事实。
实际上,网友们所说的“钻空子”、“钻漏洞”确实大有可能,就像去年北大还录取了一位阿根廷籍却从小生活在福建连江的郑楒婷一样,梅桢14岁就改了国籍,说她们没有钻外籍人士更好考北大清华的“漏洞”,如何让人信服?
尽管外籍人士在中国确实更容易考上理想的本科或者研究生,但是我们并不能凭这一点就说梅桢的专业能力不够,然后就草率地下了一个“北大博士学术水平不行”的结论。
有些人说,《令人心动的offer》中不是已经看出,她除了颜值高、情商高以外,专业能力也就一般。但我还是要说,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就凭一个节目就断定一个人,那就想得太简单了。现在什么节目没有剧本?你还真以为人家就是傻白甜,说不定人家就是演给你看的罢了!
当然,她后续不打算好好做学术倒是有可能,目前上节目是为了做网红圈粉,这么理解真没毛病。不过,这是个人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但如果有人诋毁、诽谤她,那必然要吃官司了。目前,那位深扒梅桢的华政学生已经被起诉,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审判。
梅桢事件之所以引起网络广泛讨论,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外籍人士更容易进入国内顶尖高校的不平等现象,已经不满和忍耐很久了,毕竟国内高校此类现象不杜绝、不减少,我们高校的整体水平真的很难提高,要成为世界一流名校只会是天方夜谭?
虽然国家教育部也在2020年6月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那就是在高校招收留学生时,要求留学生必须出具近4年在户籍所在地居住满2年的证明。显然,这样做虽然无法杜绝“钻漏洞”现象的发生,但还是能打消不少人“投机”的念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要到985/211高校任教,海外留学经历几乎是硬性要求,这也是此类事情发生的因素之一,这或许也给了“有意者”可乘之机。
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不仅是不分阶层的,还是不分国籍,不分人种的。鉴于目前国内学术发展要求,需要更多地招贤纳士,但希望各高校在制定筛选人才的规则时应尽可能严密和合理,在吸纳海外人才的同时,也不要伤了国内学子的心!
每日一问:对于梅桢事件,你怎么看呢?
菊以高洁会渊明,吾以文会友。曾是多年医学编辑的我,现为两只小棉袄的妈妈,每天努力码字,只愿为千万家庭带去专业、有趣、独特的教育观点。原创不易,你的认可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菊小医育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