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怎么考

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本科入系考试时间


彼得大帝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ФГАОУ ВО «СПбПУ»)

(全称:联邦国家自主高等教育机构“彼得大帝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简称“理工大学”)是位于圣彼得堡的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创建于1899年。

该校拥有国家研究型大学(НИУ)的地位。

大学下设12个基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松树林市的分校、联合科研技术研究院、科学教育中心、一系列科研生产单位、体育综合体、疗养院和度假基地。现开设101个专业,培养工程师、经济师、管理人员;51个方向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另有90个学科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根据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等教育部的监测数据,2023年该校在俄罗斯最大高校排名中位列第八,外国留学生人数位列全国第五,总学生数为29,128人,其中外国学生为5,032人。

教师队伍中包括25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及通讯院士,超过500位教授及博士。

理工大学是俄罗斯五大顶尖技术高校之一。

2013年7月,该校被评为“俄罗斯领先大学”之一。

大学附近的“理工街”和“理工地铁站”即以此命名。

彼得大帝圣彼得堡皇帝理工学院 是俄罗斯帝国的一所高等技术学府,成立于1899年2月19日,由当时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倡议设立,其同僚科瓦列夫斯基及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也参与创校,三人后被选为荣誉会员,肖像挂于理事会大厅。

学校图书馆自1902年开学之初就开始运行,收纳了维特及多位教授如斯特鲁维、甘巴罗夫、范德弗利特、诺尔德、博克列夫斯基等人的藏书。除自然、精密及应用技术科学书籍外,还收藏了历史、法律、经济、金融等人文社科资料。

1918—1941年1918年,十月革命后学校短暂停办,部分教师离开俄罗斯。内战期间资金紧张,最多时仅剩500名学生。1919年3月,世界首个物理力学系成立,培养研究型物理工程师。不久又成立化学系。1922年恢复教学,更名为“彼得格勒第一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1923年建立农工学院,取代关闭的农业院校;物理技术研究所成立,尽管物理系分离,但仍与理工学院保持紧密合作。1924年后称为“列宁格勒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ЛПИ)。至1920年代末,学生人数达8000人。1930年,苏联教育改革将其分拆为多个专门学院,如水利、造船、航空、化工、金属、机械、农业等,直属各部委。教学受到干扰,设施被划归不同院系。1934年,各学院重新合并为“列宁格勒工业学院”(ЛИИ),成为全国最大技术高校之一,拥有1万名学生及研究生,940名教师,2600名工作人员。1941—1991年二战期间,3500多名学生和教职工参军。1942年被疏散至皮亚季戈尔斯克和塔什干,1943年恢复教学。1944年围困解除后立即重建。1946年起,隶属苏联高等教育部,获得制定教学计划权。1948年,340名学生参与阿拉库斯水电站建设,是苏联首支学生施工队。1950年代起,为国家建设培养大批工程师;1953年,224名毕业班学生被选入“斯大林特别班”转至军事学院继续深造。至1960年,建成多个实验室,并推广“工学结合”制度,学生轮流学习和在厂实习。1961年,恢复选举校长制度。1962年,建立函授部、进修部;1969年设立预科部;1972年在普斯科夫设分校,后续在奥尔斯克、切博克萨雷、松树林也设分校。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建成多个宿舍楼、教室、培训楼、国际教育楼。1980年代建立设计局,1987年设立工程中心和跨行业进修学院。1989年录取2100名新生,报考人数达5000人,其中技术网络系录取310人,经济与管理系最为热门(590人竞争120名额)。1990年4月,更名为“国家技术大学”。1991年至今1994年,设立出版印刷中心,1996年成为“理工大学出版社”,具备完整出版资质。2006年,与微软公司合作成立“创新中心”,为俄罗斯西北部首个微软中心。2007年宣布建立“新材料和技术科研所”,获国家5200万卢布拨款。2012年入选“5-100-2020”世界一流大学提升计划。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在俄高校中排第六,技术类排第二。2023年再次位列全国第八,外籍学生人数全国第五。

官方校名变更历程:

1899 — 圣彼得堡理工学院1910 — 彼得大帝命名圣彼得堡理工学院1914 — 彼得格勒理工学院1922 — 第一彼得格勒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1923 — 彼得格勒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1924 — 列宁格勒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1930—1934 — 院系分拆为多个独立学院1934 — 列宁格勒工业学院1940 — 列宁格勒卡里宁命名理工学院1990 — 列宁格勒国立技术大学1991 — 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2002 — 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2015 — 彼得大帝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现用名)


在后苏联时期,正如俄罗斯许多高校一样,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中原先被称为“系”的结构行政单位被改称为“学院”(而此前“学院”一词用于指代整个高等院校)。

目前,该大学包括 11个学院、继续教育部门、位于索斯诺维·博尔市和切列波韦茨市的分校、一个科研机构综合体,其中包括联合科技研究院、科学教育中心,以及若干专业科研生产机构。

大学校园位于城市东北部,包含30个教学和科研大楼、13栋宿舍楼、10栋住宅楼、科学家之家和一个体育综合体。

1996—2005年期间,曾设有“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智能系统与技术学院”,由一个行业系发展而来。

基本学院

根据2019年2月5日第204号命令《关于修改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结构的决定》,自2019年9月1日起,为整合理工大学各单位,学校结构调整为由11个学院组成,每个学院下设高等学校或高等学校与教研室。

编号

学院

下设高等学校

教研室

1

工程与建筑学院

工业与民用及道路建筑高等学校、水利与能源建筑高等学校、技术安全高等学校、设计与建筑高等学校

2

能源学院

电力系统高等学校、高电压能源高等学校、能源机械制造高等学校、核能与热能高等学校

3

机械工程、材料与运输学院

材料物理与技术高等学校、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高等学校、机械工程高等学校、创意产业与设计高等学校、运输高等学校

应用化学教研室、机械理论教研室

4

电子与电信学院

应用物理与航天技术高等学校、工程物理高等学校、电子与微系统技术高等学校

5

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院

智能系统与超级计算技术高等学校、软件工程高等学校、网络物理系统与管理高等学校、网络安全高等学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系统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技术高等学校、网络物理系统管理高等学校

6

物理力学学院

应用数学与计算物理高等学校、力学与控制过程高等学校、理论力学高等学校、基础物理研究高等学校

高等数学教研室、实验物理教研室

7

工业管理、经济与贸易学院

行政管理高等学校、生产管理高等学校、工程经济高等学校、服务与贸易高等学校

经济理论教研室

8

人文学科学院

媒体传播与公共关系高等学校、法学与司法技术鉴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学、心理学与应用语言学高等学校、国际关系高等学校、语言教学与翻译高等学校

社会科学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9

先进制造技术学院

技术创业高等学校

10

生物医学系统与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系统与技术高等学校、生物技术与食品生产高等学校

11

体育、运动与旅游学院

体育教育高等学校

体育训练与运动教研室


声誉与排名俄罗斯国内排名


2014年,“专家RA”评级机构将学校评为“B”级,表示毕业生综合能力“非常高”。2021年,在莫斯科国际“大学三重使命”排名中,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位列351–400名。2022年,在RAEX“俄罗斯百强高校”中排名第8位,并在22个专业方向中位列前20名。同年,在HeadHunter发布的“学生就业需求度”排名中,位列第4位。国际QS世界大学排名2015年:全球排名第481位,在俄高校中排名第9位,技术类中居第4(次于鲍曼工大、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和国立核能研究大学)。2016年:第411–420位;2018年:第401–410位;2019年:第404位;2020年:第439位;2021年:第401位;2022年:第393位。国际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2016年:全球排名201–250名,在俄罗斯高校中居第2(仅次于莫斯科国立大学)。2019年:排名第85位;2020年:升至第37位,为俄罗斯高校第1名。2021年:在“工程”类专业中排名126–150位,技术类院校中排名第1。2022年:全球排名301–350位,2024年再次位列俄罗斯技术类高校第一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