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本申请中,我们通常会把学校分为冲刺、匹配和保底三类,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最大的安全感并非来自成绩或活动有多出色,而是取决于对保底校有多自信——即使冲刺名校失败,依然有学校可读。然而,近年来保底校的录取门槛不断抬高,使得这种兜底效果正逐渐减弱。TOP30-50级别很多大家以为觉得“稳扎稳打”的大学,今年开始爆冷。
IvyWise根据录取率变化、申请人数以及其他因素进行了调研,列出了15所不能再被认为是“保底校”的学校名单:埃默里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波士顿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东北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杜兰大学、迈阿密大学、霍华德大学、韦尔斯利学院、科尔盖特大学、奥柏林学院。
其中,私立大学7所,公立大学5所,文理学院3所。除了迈阿密大学和霍华德大学,其他13所大学都位列USNews综排Top50。近5年,申请量大幅增长,录取率越来越低,有10所录取率低于20%。
东北大学的录取率从27.44%下降到6.79%。弗吉尼亚大学的录取率从27.35%下降到8.68%。杜兰大学的录取率从21.5%下降到8.5%。而同期耶鲁大学的录取率高于10%。
佐治亚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安娜堡分校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都是十分受欢迎的保底公立学校。因为要满足当地政府的要求,会更倾向于优先考虑本州学生的就读。
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为例,中国学生占比一向非常大,国内不少学生都会选择把UCI作为保底校。但是近年的国际生占比从13.4%下降到9.3%,中国学生减少了近41.7%。
莱斯大学本年度申请人数增长13%,总计达36,749人。纽约大学申请量突破12万份,较去年上升3%,刷新该校历史纪录。圣母大学REA与RD申请人数同样创下新高,录取率降至9%,较上年下滑超过2个百分点。这些院校已不再被视为藤校的保底选择。
不过早申仍然具有显著优势。芝加哥大学通过设置ED0大幅招收学生,而在RD轮次中国际学生录取几乎为零。高校普遍希望通过早申提前锁定"忠实申请者",以确保较高的入学率。
随着众多名校恢复标化提交要求,2025申请季标化提交率更是显著提升。即便在那些保留标化可选政策的大学,标化成绩提交率也明显变高。比如,申请波士顿学院的学生中74%提交了标准化考试成绩,申请塔夫茨大学的学生中65%提交了标准化考试成绩。
截至目前,Top50美本中必须提交标化成绩的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佛罗里达大学。
在今年申请季中,UC系的录取政策显得格外严格,共收到210,840份申请,相较于去年增长了3.5%,其中国际生申请人数达到31,400人。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申请量,UC系的offer发放量却近乎减半,录取难度的大幅提升,让众多怀揣梦想的申请者们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折戟沉沙。
还有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亚利桑那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乔治亚理工大学等,都不再是可以被轻视的藤校保底。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底校呢?
选择有录取规律的学校当保底
在选择保底院校时,许多申请者和家长往往仅凭录取率这一单一指标来判断录取概率,这种做法存在较大风险。为确保稳妥,更科学的策略是深入分析目标院校的录取规律,通过对比往届录取新生的GPA、标化成绩及课外活动等核心指标,选择自身条件符合70%录取概率的院校。
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为例,这两所院校近年来的录取趋势印证了这一观点。UW-Madison凭借其卓越的工科与商科项目及雄厚的科研实力,2018至2022申请季的申请量激增41%;UIUC则因其顶尖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以及出色的就业前景,2022年申请人数已突破6万大关。
随着申请竞争的加剧,这两所院校的录取,尤其是热门专业的录取,已逐渐呈现出"无规律化"趋势。即便申请者的学术背景与往届录取学生高度相似,其录取结果也充满不确定性。
不要只看综排选保底校
在选校过程中,过度依赖综合排名存在较大风险。USNews等排名仅能作为参考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学校的真实实力。事实上,许多综排相对靠后的院校,其专业实力和特色项目在全美乃至全球都处于顶尖水平。
以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与MIT、加州理工并称"美国理工三巨头",其所有工程类专业均位列全美前五,其中航空航天、工业工程等专业更是常年位居榜首。杜兰大学的弗里曼商学院作为AACSB创始成员,不仅学术实力顶尖,还拥有全美高校中独一无二的能源证券交易中心。东北大学则凭借其百年历史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在《普林斯顿评论》和USNews的实习项目评选中持续蝉联全美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难度往往远超其综合排名所显示的层级。以纽约大学为例,虽然其综排近年才进入前25,但其哲学系全美第一,艺术学院和斯特恩商学院的多个专业均位列全美前三。申请这些专业项目的竞争激烈程度完全不亚于传统名校。
更需警惕的是,部分综排中段的大学实则是"隐形拒录王"。东北大学2022年录取率低至6.8%,2023年申请量突破9.6万;杜兰大学RD阶段录取率常年维持在1%左右;而里海大学、维拉诺瓦大学等TOP50-70院校的实际录取率也普遍低于3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仅凭综排判断保底院校的选校策略存在严重隐患。
不要选太低于自己水平的大学
在美本申请中,"保底校"这一概念对申请者具有策略意义,但对院校而言却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美国高校愈发重视实际入学率(yield rate),这一指标直接反映学校的吸引力和声誉。以2022年数据为例,哈佛大学的入学率高达81.7%,而排名30名左右的塔夫茨大学仅为46.5%,这种差异催生了高等教育领域著名的"塔夫茨综合症"(Tufts Syndrome)现象。
所谓"塔夫茨综合症",是指部分院校为避免成为优秀申请者的备选,会主动拒绝那些明显超出其平均录取标准的申请者。这种现象在埃默里大学(35.13%)、佐治亚理工学院(37%)、弗吉尼亚大学(42.56%)等院校中均有体现,其中东北大学的入学率甚至低至23.69%。这些数据揭示了保底校策略的潜在风险:随着院校对入学率的重视程度提升,传统意义上的"保底校"正在变得不再可靠。
这种现象的专业术语称为"入学率保护"(Yield Protection),其本质是院校对优质生源流失风险的预防机制。以塔夫茨大学为例,该校通过拒绝部分实力强劲的申请者,成功将入学率从十年前的37.86%提升至近年来的50%左右。这一趋势提醒申请者:选择保底院校时,应当避免选择与自身条件差距过大的学校。通常建议在匹配校(Match School)排名基础上后移15-20位选择2-3所保底院校,这样既能确保录取安全性,又不会因过度保守而导致申请失效。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同学们对于选校有什么困惑,欢迎咨询~皇家国际教育将以最专业的态度为您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